5月4日晚,我院与中国驻加尔各答总领事馆联合承办的“东方与东方相遇-东方之夜音乐会”在印度东部大都市加尔各答有200年历史的市政厅剧场举行。本场音乐会是“中印交流年”重要项目第三届中印论坛音乐文化分论坛活动之一,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与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共同主办。音乐会上,我院民乐系刘月宁教授与印度同行联袂,将两国的传统文化精华呈现给观众,美妙动听的音乐在中印两国人民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这场“音乐外交”引起了国内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和好评,现将《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的有关报道转载如下:
“当东方与东方相遇”
(《人民日报》 2011年05月06日 03 版)
中国古老的扬琴与印度的桑图尔、塔布拉鼓相遇,会合奏出怎样的美妙旋律?5月4日晚,在印度“文化之都”加尔各答,中印两国多位古典乐器演奏家齐聚一场名为“当东方与东方相遇”的音乐会,为当地民众奉献了一场神奇的视听盛宴。
本场音乐会是“中印交流年”重要项目第三届中印论坛音乐文化分论坛活动之一,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与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驻加尔各答总领事馆与中国中央音乐学院联合承办,旨在为两国艺术家提供一个沟通、学习、合作的平台。
中国驻加尔各答总领事张利忠说,此次音乐会是近年来中印音乐交流规模最大的一次,希望琴弦能够把两国人民的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印度西孟加拉邦邦长纳拉亚南认为,印中两大文明古国的艺术和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希望加强两国艺术沟通与合作。
据中央音乐学院扬琴教授刘月宁介绍,早在上世纪80年代,被誉为印度音乐教父的拉维·香卡就访问了中国,并对中国乐器表现出浓厚兴趣。香卡曾表示希望将来能用西塔尔琴与中国乐器合奏,演绎音乐史上的“东方与东方相遇”。
印度女孩苏尼塔对记者表示,这是场神奇的音乐会。两国音乐家用充满魔力的双手,不仅弹奏出沁人心脾的旋律与节奏,也将两国人民的心拉到了一起。
为了纪念泰戈尔诞辰150周年,中印音乐家们还共同演奏并吟唱了几首由泰戈尔创作的孟加拉语歌曲,引起在场观众的强烈共鸣。擅长演唱泰戈尔歌曲的萨马激动地说,泰戈尔的音乐向人们传递着和平与友谊的信息。只有增进友谊、共同发展才符合两国人民福祉。
两国艺术家们还围绕中印文化交流中的民族性与共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刘月宁教授表示,中印艺术家发现两国古典音乐在调式、意境与即兴演奏等方面存在天然的共通性。印度著名西塔尔琴演奏家德布·乔杜里指出,没有比音乐这种艺术形式更为便捷的交流方式。因此,中印双方要珍惜各自拥有的宝贵音乐财富,通过交流加深友谊。
(本报加尔各答5月5日电)
难忘加尔各答之夜——让音乐成为中印两国友谊之桥
新华网印度加尔各答5月5日电(记者吴强)4日晚,在印度东部大都市加尔各答有200年历史的希腊式建筑市政厅剧场内,伊尼奥柱子、红色帷幕和金色吊灯下,几百名观众正在欣赏一场中国——印度音乐相结合的演出。来自中国中央音乐学院的艺术家和印度同行们同台将两国的传统文化的精华呈现给了观众。
清新如西湖朝露滴水、委婉如昭君出塞之歌、空旷如黄土高原月夜、激荡如梁祝相会之心,那是中国的扬琴之音。哀伤如恒河之水,亮丽如泰姬之魂、清越如雪山之晨、欢快如舞女传神,那是桑托尔琴和西他琴之声。《春到清江》,《海燕》,《圈》,《春天来到了我的家门》,《火的启示》…中印两国的音乐今晚在这里相会,完全相融。最后,印度歌唱家在扬琴的伴奏下吟唱了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
前来欣赏演出的印度西孟加拉邦邦长、前印度国家安全顾问纳拉扬和他的夫人连连鼓掌,对演员们表演成功表示衷心祝贺。他与他的夫人在演出结束后专门到台上试着弹拨几下中国扬琴,连称美妙。
此次活动的核心表演是中国扬琴艺术家刘月宁和印度著名桑托儿琴表演家达伦-巴塔查亚。印度西他琴表演家普拉蒂克-乔杜里,塔布拉鼓表演家阿里夫-汗和中国扬琴表演新秀杜玉也参加了表演。
同时,艺术家们选择在加尔各答推出这场名为“东方与东方相遇-东方之夜音乐会”,是为了参加2011年中印交流年活动和纪念印度文化泰斗、在加尔各答出生的诗人、音乐和绘画大师泰戈尔诞辰150周年。在音乐会之前,来自中国和印度的学者专家就中国人民对泰戈尔的了解和认识、中印乐器的共同特点举行了座谈会。 刘月宁教授对记者表示,音乐是建立各国人民间友谊的桥梁,中国的扬琴与印度的桑托尔琴都起源于亚洲大陆的心脏地带,虽然各自发展了自己的特色,但实际是一对姐妹,她们在欧洲还有一个妹妹,那就是匈牙利的钦巴龙琴,已成为东欧和中欧流行的古典音乐乐器。
刘教授曾在德里大学专门研究印度音乐,尤其是桑托尔琴,是印度世界著名的桑托尔琴和克什米尔古典音乐大师沙玛的学生。她认为中国与印度的音乐无论从形式、境界追求和题材方面都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五音阶,都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加这次演出的印度桑托尔琴艺术家巴塔查亚说,音乐可以让人的心灵纯洁,演出扬琴和桑托尔琴时不能有一点杂念,如同瑜伽,能打动听众的心。音乐超越民族语言,两国艺术家同台演出成功就说明这一点。
在演出的第二天,印度最大的英文报纸《印度时报》说,这次中国艺术家把泰戈尔的诗歌音乐加入了中国扬琴音色,有启发意义,并引用刘月宁的话说:“让加尔各答的音乐会和泰戈尔的诗歌成为中印两国音乐合作的新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