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5日晚,中央音乐学院综合楼8层演奏厅,上演了一场感人至深的合唱作品音乐会。在音乐教育系主任高建进教授的陪同下,院长王次炤教授、著名指挥家余隆先生都到场观看了当晚的演出。
此次音乐教育系邀请到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科达伊学院的Kiss Katalin教授为学生们进行为期二周的讲学。在四次合唱排练课程中,Kiss教授从作品的节奏韵律、结构、歌词、歌曲意境、演唱法、风格史等多个方面对作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向学生们强调了一个重要的歌唱理念:从音乐本体出发,明确所要传递的音乐情感来要求自己的演唱技巧,用最真挚的情感传递出内心的歌声。整场音乐会演出的八首作品,是Kiss教授按照音乐历史的发展脉络,精心地从文艺复兴时期到20世纪不同时期中挑选的合唱作品。她不仅希望学生们可以掌握不同时期风格作品的演唱技艺,更重要地是要学会如何用心歌唱,用情歌唱。当晚的音乐会就是这次大师班师生们共同呈献给大家的教学成果。
音乐会首先以德国作曲家哈什勒的《跳舞与歌唱》作为开场曲目,音乐教育系的学生用最饱满的热情、最喜悦的歌声立刻吸引住在场的每一位来宾,为他们营造了一个好似盛大节日庆典般的欢庆气氛。第二首作品是英国作曲家普赛尔的《Fear no Deanger》是选自歌剧《狄多与埃涅阿斯》中的一个合唱片段。
随后的三首作品是莫扎特的《夜曲》No.3、6 ,门德尔松的《Dominica il post pascha》和德彪西的《Trois chansons No.1” Dieu ! qu’il la fout bon regarder !”》由小重唱组和女生分别演唱。这三首作品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相当的演唱难度,其中莫扎特的作品需要小重唱组的学生们每个人都要唱出咏叹调般的戏剧声音,又要达到融合、统一;门德尔松的作品需要独唱与合唱的合作与互动;德彪西的作品更是需要学生通过音色的细微变化,描绘出图画般的视觉景象。
最后三首作品是匈牙利当代作曲家科达伊的《当基督降临曲》、奥尔本的《战栗与恐惧》和Selmeczi的《Agnus Dei from Oratono”Tisza”》。这三首都是有关宗教内容的合唱作品,表达着基督教徒对上帝的最虔诚的情感。在场的每一位听众都被学生们发自内心的、真挚的歌声所感动。最后一首作品由Kiss教授亲自弹奏钢琴,全体学生面对着听众,在无指挥的情况下,完全凭借着与Kiss 教授建立的深厚感情,默契地合作完成的。当乐曲停留到最后一个音符的时候,我们仍然能感受到歌声在整个演奏厅回荡,在每个听众的内心回荡……
这场音乐会是音乐教育系学生用歌声、用爱、用心交织而成的,为听众们带来了合唱艺术的永恒魅力;通过他们每个人的真情诠释,默契演出,赢得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和高度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