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以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叶小钢教授为首的代表团抵达甘肃省会兰州,参加北京现代音乐节“2010美育论坛”的“送校歌计划”启动仪式。随行成员包括EOS乐队学院院长、著名指挥家胡咏言,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音乐教育系党总支书记陈谊及相关工作人员和随行记者共十余人。
西部,在我们心里,是一种情怀。西部地区幅员广阔,人口众多,有非常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有悠久历史传承的风俗人情……。千百年来,无论是在文人墨客留下的字句里,还是在中华民族儿女的心田上,黄河作为母亲河,养育、灌溉了无数华夏儿女,许许多多关于黄河的歌曲都把这种对母亲河的深深眷念融入其中。黄河,是永驻我们心中的美好情结。
像我们这次活动的主题“带着音乐和深情,走向大西北”,“送校歌计划”的实施,本身就是见行“科学发展观”、传承中华审美教育的具体行动,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直以来,北京现代音乐节立志于打造一个高端前卫、引领当代音乐创作、表演和教育的精英品牌,经过不懈地努力,逐步跻身全球最受瞩目的现代音乐节之列。现代音乐节在继续保持国际一流水准的前提下,仍然本着开拓创新的精神理念,始终不忘自身的社会责任,将现代音乐节的影响范围和力度进一步扩大。在今年的现代音乐节活动内容中便加入了为西部地区,特别是针对贫困地区普通学校的“送校歌计划”,旨在发动全国的广大音乐创作者为各个学校谱写专属于他们自己学校的校歌,借助音乐的传播来达到美育的目的,为可爱的孩子们打造一片美丽的音乐蓝天。此次“送校歌计划”首先从艺术教育现状较为落后的西部地区开始,从甘肃临洮二中、临洮第一实验小学开始,北京现代音乐节踏上了用音乐传递真情、传递快乐、传递信心的温情之旅。
22日上午11点,在飞机晚点的情况下,代表团一行仍不顾舟车劳顿,在兰州市教育厅旦智塔副厅长的陪同下直接来到兰州市第十四中学的艺术学校进行考察和指导。面对学校师生们的热烈欢迎,各位领导都想简洁地表达心中诚挚的愿望,这样就能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为音乐而勤学苦练的学生们。学生们即是合唱队员又身兼乐队演奏,合唱队先奉上了刚刚在上海参加教育部、中央文明办主办的"爱国歌曲大家唱--全国教育系统'祖国万岁'歌咏活动中获得中学组第一名的无伴奏合唱《天路》,管弦乐队演奏了根据作曲家庄壮根据甘肃民间音乐花儿改编的花儿组曲《骏马驰骋》及勃拉姆斯匈牙利狂想曲第五号。曲毕,在校长的邀请下,胡咏言指挥指导了格林卡的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的开始片段,仅仅经过数分钟的点拨,便调动了所有成员们的情绪,使整个乐队的音色、声部间的关系有了焕然一新的效果,让到场来宾无不感叹学生们的接受能力和悟性,而胡咏言指挥也更是瞬间成为了学生们极度喜爱和崇拜的偶像。
当日下午,在西北师范大学的敦煌艺术学院组织了面向兰州及甘南地区部分音乐教师、学生的交流演讲。台上坐着身为作曲、指挥、音乐教育的各位专家,台下是数百名音乐工作者,双方畅所欲言,交流了涉及校歌计划、美育的重要性、音乐教育革新、教师队伍培训、教学中存在的困难、音乐资源的获取等各种问题。其中不乏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让所有的听众包括台上的老师们都得到了启迪:一位来自甘南地区的小学教师尽管身处艰苦的环境,一个人、一本教材、一张嘴,克服重重困难运用自己的智慧开展音乐教学,同时还搜集和挖掘了许多当地的民歌素材。这无疑引起我们每一个人的重新思考:比起提高教学条件,作为音乐教师对学生们的良苦用心反而更加弥足珍贵,也会为孩子们的精神生活带来更多欢声笑语。
第二天一早,代表团一行又马不停蹄地奔赴距离兰州八十公里的临洮县,走访了临洮三中、太石镇太石小学、辛店镇生基希望小学和新添镇三十墩学校。目睹着孩子们大声而专注地唱歌、跳舞、绘画,感受着他们参与其中阳光而灿烂的心情,每一位成员都无不感慨地分享着这份他们的幸福,同时却也参杂着些许辛酸和不忍,因为尽管这些学校已经属于当地条件较好的学校,已经属于艺术教育开展得不错的学校,但比起平时在城市里司空见惯的环境却仍然是简陋的:有限的教材、有限的设备、有限的用具、还有有限的师资。作为音乐工作者,我们能给这些落后地区、贫困地区的教育送去什么?音乐在孩子们的教学中能充当怎样的角色,发挥怎样的作用?我们应该如何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都是值得去反复深层思考的问题。不管答案如何,北京现代音乐节无疑迈出了探索这一途径的第一步。从“送校歌”做起、从“我”做起,让音乐担当美育的大使,一步步地将孩子们塑造成具有健康人格和完整人生的独立个体。
物质生活困苦却不意味着精神生活的贫乏,这也是当天下午在“送校歌计划”仪式上动人场面上所产生的感悟。在叶小钢副院长和甘肃省郝远副省长共同启动“送校歌计划”仪式之后,礼花齐鸣、彩旗飘扬,场面激动万分。于是,在那座传说中道家圣人老子飞升的岳麓山下,随着合唱指挥潘梦的手势一动,来自临洮二中和实验一小的四百名学生唱响了此次由作曲系青年教师张帅和作曲系本科生李劭晟为他们公益创作的两首校歌,旋律动听而朗朗上口,宏大的歌声飘扬在整个广场的上空。虽然烈日当头,溢于言表的满足却洒满在每一个人天真而质朴的脸上。仅仅是不到两个钟头的训练,孩子们却唱得让人如此惊讶地美好,极大地震撼了所有的到场来宾。
在甘肃短短两天的行程,尽管看不到完整而真实的生活面貌、学习面貌,尽管无法从根本上改善困难状况。却让所有的人都切身体会到了美育的无比重要,也完全证实了音乐作为一种载体所潜藏着的巨大能量:它能给人提供源源不断的顽强生命力和坚定不移的信念,也可以鼓励和培养人们为着生活的美好而永不放弃的决心和时时刻刻努力奋斗的精神。作为一群人、一个团体、一个组织,我们的力量无疑是有限的,但"送校歌计划"的重大意义就在于这股同样不言放弃的坚持和无怨无悔的奉献。北京现代音乐节已经成功地打响了第一炮,顺利地成就了千百名学生的心愿,让他们歌颂着美好的校园,沿着梦想的轨道昂首前进。
从临洮开始,向下一个目的地蔓延,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阳光大道。
后续的故事仍在进行……
作为音乐工作者,我们愿意尽我们的最大力量为西部音乐教育、为中华审美教育、为我们的下一代献一份力量,让音乐真正地属于每一个中国人。
北京现代音乐节“送校歌计划”行动小组
2010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