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与讲学

演出与讲学

现代艺术传达永恒的生命力——“平克-弗洛伊德!(Pink Floyed)”——现代音乐与芭蕾音乐会

信息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发布日期:2009-05-26 00:00:00 更新日期:2023-08-22 21:39:02

 

 

 

        “六届北京现代音乐节,举办过百余场音乐会,有交响乐,有室内乐,也有戏曲专场,但就是没有举办过一场大型芭蕾舞;我们拉过了,唱过了,可就是没有跳过”。“2009北京现代音乐节”艺术总监叶小纲在音乐会开场致词时便激动的表达了这份在过去不曾实现的夙愿。
        这场5月25日晚于天桥剧场由中央芭蕾舞团演出的“平克-弗洛伊德!(Pink Floyed)”——现代音乐与芭蕾音乐会,由于其别具创新的演出内容和表演形式,在事前就已经积攒了足够多的人气。当然,整场音乐会的设计和效果没有辜负广大观众的热切期望,音乐会不时引起阵阵喝彩,获得了极大的反响和好评。
        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是音乐会的开场节目,舞蹈表现的情节不再依据原本的俄罗斯神话传说为蓝本,而是直接摘取了故事主题中的“火鸟”精神,这无疑表现了芭蕾编导莫里斯-贝雅对这一剧目的独特视角和现代阐述。剧中的主角火鸟以鲜红的服装和突出的射灯区别于灰暗的周围,他一次次地展现着蓬勃的生命力直至精疲力尽继而颓然到下,而最后一群集体身着“火鸟”服装的舞者象征着一股新的力量帮助火鸟重新恢复了生命,最终揭示了大爱无限的主题。斯特拉文斯基音乐中富有力量的节奏让舞蹈造型定格在一幅幅富有视觉冲击的画面上,产生一种静止的力度和美感。这种现代编舞的手法,没有复杂情节,只有意念的刻画和抽象的表达,无疑是与现代音乐的理念相一致。
        《最后的天堂》是由叶小纲创作的芭蕾作品,此曲迷人的音乐激发了法国著名芭蕾舞编导大师罗兰-佩蒂的灵感,特意为此作品创作了一个大型的男女双人舞。音乐折射出一种普世的现代情节,却又饱含着浓厚的中国元素,民间金属打击乐器的固定节奏型,仿佛象征着生命的脉搏贯穿全曲,在各线条的起伏变化中始终如一。罗兰-佩蒂将大千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复杂事件都浓缩为两人之间的关系,展现了最为简洁、最为本质的丰富情感。他们相互依恋、信任、渴望,却又相互矛盾、拒绝、挣扎、仇恨,形成了复杂的爱恨纠结。小提琴独奏家刘霄对于此曲的把握愈加娴熟和老道,将这种复杂而深刻的情感表现得游刃有余。
        下半场《平克-弗洛伊德芭蕾》选段,更是为我们证明了芭蕾这门综合艺术带来的全方位视听享受。以摇滚乐队音乐创编的“摇滚芭蕾”包括了数段独舞、双人舞和集体舞,每一选段在编舞和灯光上都迸发出新的激情和火花,在芭蕾舞中更是融合了现代舞、爵士舞等多种风格,舞姿中既有一派勃勃生机的景象,又有几分沉醉的浪漫情怀。有时音乐的独特音响效果更是让我们看到了眼前出人意料的美感,不由得感叹此时的听觉与视觉融合得如此别具一格,如此天衣无缝。
        我们不难发现现代芭蕾的表演有着其鲜明的特点,简洁的服装和舞美设计,采用单色、几何线条的设计给人带来最直接、最强烈的震撼,平衡的视野引发人的无限遐思,抽象、静止的姿态却蕴藏着最有力度的表达。视觉营造的效果无疑是即时性的产生直接冲击力,但听觉达到的境界却是发自更深层次的内心反应,有着更为广博的想象空间,需要历经时间的洗涤才会愈发显露出音乐的无限魅力和价值。
        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冯英在席间讲话时曾表示,现代音乐与芭蕾的结合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诚然,北京现代音乐节在宣传现代音乐上已经迈出了一大步,而推广现代音乐的跨界作品更是一次飞跃性的尝试,预示着北京现代音乐节在这条不断探索的道路上必将一直向前,源源不断地孕育出持久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