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与讲学

演出与讲学

“当代人文思潮系列学术讲座”之《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

信息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发布日期:2010-06-07 00:00:00 更新日期:2023-08-22 21:39:09

        2010年5月14日,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文艺理论家王岳川教授,在中央音乐学院综合楼701报告厅举行了主题为《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的学术讲演,这是当代人文思潮系列学术讲座的第八讲。
        王岳川教授长期从事文艺美学、文学理论、西方文艺理论、当代文化研究和批评的教学和研究。主要著作有:《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艺术本体论》、《书法艺术美学》、《思?言?道》、《文化话语与意义踪迹》、《后殖民与新历史主义文论》、《现象学与解释学文论》、《二十世纪西方哲性诗学》、《中国镜像:九十年代文化研究》、《目击道存:九十年代文化研究散论》、《本体反思与文化批评》、《后现代后殖民主义在中国》、《全球化与中国文化》等。
        此次讲座共谈了三个问题:一、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二、中西方文化的对比性。三、全球文化与当代中国文化。
        王教授从刚刚结束的美国讲演之行谈起,从五四时期北京大学提出的三项措施——打倒孔家店,全盘西化,废除汉字入手,揭示了中国文化和中国美学的重要思想,他认为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是由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共同组成的,儒家文化讲求和谐,所以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道家文化讲求“妙道之境”,清新出尘的天然、自然状态,所以道家是中国美学的重要思想,与艺术更为接近,佛家是外来的,自汉代进入中国,历尽坎坷,但其“慈悲”二字值得注意。所以中华民族的前半生是儒家的,之后是道家的,最后是佛家的,我们从生命本体和本源中深刻体会到的儒家、道家、佛家的精神,就是使人正直而不傲慢,行动而不放纵,欢乐而不力狂,平静而不殆动的精神。进而重点讲解了中国文化美丽精神的六个关键字,“水”,“结”,“中”,“庸”,“孝”“和”,六字中最重要的是“庸”。之后,王教授通过大量生动的事例、国外的见闻以及自己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广阔的视野,进一步将中国文化放在全球化的环境来阐释,认为中国文化发展的谋略在于必须重新追溯,寻回自己文化中的经典、精华,才能在经济腾飞,制度发展后的今天重新崛起,也才能反过来更加促进经济的发展,制度的规范。并且认为中国作为即将崛起的大国,应该承担为世界提出思想、文化和引导人类向生态平衡方向发展的责任,提出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十六个字:回归经典,守正创新,正大气象,文化输出。
        讲座结束后,何宽钊老师、李晓东老师及在座学生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有关此次讲座详细内容可见中央音乐学院校园网或中国音乐学网"当代人文思潮系列学术讲座"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