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音乐学院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共同主办、中央音乐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中心承办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工作会议”暨“首届中央音乐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类)展演”活动于2015年10月23—25日在中央音乐学院正式举行。
在为期三天的会议中,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在丰富的田野工作经验基础之上,对于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来自全国多个省份的多种传统音乐艺术形式进行了异彩丰呈的展演活动,来自传统音乐演奏群体的代表在工作坊中现场教唱工尺谱,现场表演民间音乐。下面笔者将分别进行梳理与介绍。
一、乡音,乡情
本次音乐周邀请了多种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传统音乐形态及其代表性传承人。一方面,这些民族民间音乐形式在地域分布上跨度非常大。其中既有我国东北部赫哲族的多种说唱艺术样式,也有西北甘肃地区的阿肯弹唱与通渭小曲,还有西南边陲傈僳族、怒族、纳西族、白族、拉祜族、傣族、布朗族和镇康彝族的多种民间音乐形式。另一方面,此次工作会议期间的展演活动所涉及的音乐形式非常的丰富,其中包括傈僳族的“摆什”和“阿尺木刮”,怒族的“哦得得”,纳西族的“阿卡巴拉”,白族拉玛人的“开益”,白族的“白曲”,拉祜族的“葫芦笙舞”,傣族的“孔雀舞”,布朗族的“布朗弹唱”、镇康彝族的“阿瑟调”,赫哲族的“伊玛堪说唱”,甘肃的“阿肯弹唱”与“通渭小曲”以及京剧锣鼓演奏等。而且,此次参与演出的人员均来自各种音乐样式的原生地,且为国家级或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他们为与会专家、学者与学生呈现了多样性的传统音乐文化样式与其中鲜明的艺术特征,获得了与会者的充分肯定与好评。
此次会议的另一个亮点即是其间穿插的三场传统文化持有者的现成教唱与互动的工作坊活动。其中两场是由中央音乐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张伯瑜教授主持、河北民间笙管乐乐手展开的。本次会议邀请到了分别来自河北省安新县圈头村、赵北口村和端村的三个音乐会社的张国振、夏满军、宋书苓和刘立奇四位音乐会传承人代表,现场向大家展示三个音乐会对于同一曲牌的不同润唱方式,教授各自的音乐会曲牌演唱,从而使参与者亲身体验了河北音乐会工尺谱笙管谱润唱中的丰富内涵与独特魅力。另一个工作坊是由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副主任章红艳主持、由现任中国马头琴学会会长、内蒙古民族歌舞剧院副院长、中央音乐学院客座教授、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导师齐·宝力高开展的。他不仅动情地叙述了蒙古族悠久、灿烂的文化,而且还精彩地演绎了马头琴独特的演奏技艺与艺术风格,博得了全场长久不息的掌声。
二、自觉、自省
本次会议组织了多场专家、学者的发言和讨论。首先,在10月24日上午的会议开幕式上,中央音乐学院的郭淑兰书记、王次炤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马明辉分别致开幕词。三位专家分别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悠久的发展历史、丰厚的文化积淀、深远的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等方面入手,充分肯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民族历史、文化与精神方面的巨大作用,明确指出它在高等教育之中的重要价值,同时也强调了作为全国最高音乐学府之一的中央音乐学院在建院初期即在此方面所开展的调查与研究工作和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以及目前本院在相关学术领域所具有的资源与人才的优势,并对此次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由衷的祝贺与殷切的期望。在热情洋溢的发言之后,三位专家共同参与“中央音乐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基地授牌仪式”,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袁靖、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保护部主任毛砚、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研究馆员撒小虎、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主任孙亚强与大理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赵全胜授牌,对于他们及其工作单位与部门以及当地传统音乐传承人的辛勤、扎实的工作予以充分的肯定与由衷的敬意,对于他们在工作、研究方面向中央音乐学院非物质文化研究与保护中心提供的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并对今后的进一步合作表示热切的期待。
在会议开幕式之后,与会专家、学者与非遗传承人们即积极参与到主题发言与讨论之中去。除上述提及的各省非遗保护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以外,还有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办公室主任李晖,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主任尹家玉,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赵中悦、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主任戚晓光等省市非遗工作负责人以及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项阳,该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振涛、薛艺兵,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包爱军,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音乐研究所所长齐易,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副院长杨玉成和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胡小满,湖南工业大学音乐学院教授舒达与云南艺术学院教授黄凌飞等多位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到非遗保护的方法、经验以及面临问题的讨论之中,以自身丰富的田野考察经验与深入的研究为基础畅所欲言,深入探讨问题。
结语
文化多样性不仅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是整个地球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作为文化样式丰富多样、文化内涵深厚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它不仅积淀了我们民族文化太多的文化基因,承载了我们民族文化丰富的文化价值,而且也为我们民族的发展积蓄了充足的能量。那么,如何保护、继承、开掘这份丰厚的历史馈赠是我们今人需要认真思考、扎实实践的问题与关键。三天的会议是短暂的,但传统音乐持有者带给会议的乡音、乡情和相关学者勇担历史重任的自觉与自省意识却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得大家在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与继承工作中更坚定地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