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6日,“全国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设置和招生十周年纪念活动发布会”在我院演奏厅举行。
出席会议的有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管理司、国务院学位办学位培养处唐继卫处长,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炤教授,教指委副主任委员、文化部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王丰所长,北京电影学院张会军院长、中央戏剧学院廖向红副院长、北京舞蹈学院王伟副院长、上海戏剧学院宫宝荣副院长、浙江音乐学院贾达群副院长、山东艺术学院刘晓静副院长、河北传媒学院李锦云院长、景德镇陶瓷学院宁钢副院长,教指委委员中国美术学院曹意强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何洁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周华斌教授、武汉理工大学陈汗青教授、厦门大学苏力教授、苏州大学李超德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叶松荣教授等132所艺术硕士培养院校的200余位专家、领导、师生代表。本次发布会由教指委委员、北京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周星教授主持。
会上,唐继卫处长代表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办、王丰所长代表文化部、王次炤院长代表教指委、李锦云院长代表培养院校分别致辞。教指委丁凡秘书长介绍了本次活动的总体计划;音乐与舞蹈分委会召集人王伟、戏剧影视分委会召集人张会军和廖向红,美术分委会召集人曹意强、设计分委会召集人何洁等几位委员与主持人对话,介绍了各领域艺术硕士教育与十周年活动计划情况;山东艺术学院刘晓静副院长、鲁迅美术学院刘利处长、安徽大学田雅丽副院长分别介绍了本校的活动计划。
中央音乐学院郭淑珍教授与她的MFA学生张怡、北京舞蹈学院王玫教授与他的MFA学生刘震、中央美术学院陈琦教授从各种教与学的切身感受充满感情地畅谈了艺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感触和体会。
发布会期间,中央音乐学院琥珀管弦四重奏乐队(戚望、苏雅菁老师、MFA研究生杨一晨、宁方亮)、北京舞蹈学院MFA研究生华宵一、中央音乐学院MFA研究生张怡为大家做了精彩的表演,展示了艺术硕士的教学成果。
本次十周年纪念系列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院校自主的纪念活动,时间是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以地区或由各院校自主组织举办独立或联合的与艺术硕士教育有关的各种展演、展览、展映、报告会、研讨会、文献资料出版等活动;第二阶段:由教指委统一组织全国性的系列活动,时间拟定为2016年下半年开始。由活动组委会以及下设的工作委员会、审定委员会,在第一阶段活动的基础上,精选各院校优秀作品进行全国性的展示;针对艺术教育相关问题召开全国性的教育论坛;编辑出版“艺术专业学位教育十周年”系列文献,包括《音像作品集》、《书画作品集》、《学生论文集》和《教育论文集》等。
根据活动安排,9月以来,教指委秘书处向各培养院校征集了第一阶段活动方案,截止日前我们统计共有210项活动,其中展示活动-包括舞台展演、屏幕展映和各类展览126项,各种形式的论坛、研讨、讲座、大师班、工作坊42项,出版音像集、画册、作品集、论文集42项。展示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音乐、戏剧、戏曲、电影、广播电视、舞蹈、美术、艺术设计八个领域的艺术硕士十周年优秀作品汇报展示、有个人专场系列音乐会、MFA获奖学生汇报音乐会、有经典歌剧演出、大型教学歌剧《文成公主》、南音新作《凤求凰》、大型舞剧《永远的马头琴》、音乐舞蹈史诗《西柏坡》展演;有经典话剧展演、原创舞蹈剧目展演、有电影新人计划-研究生长片作品展、以美丽家园为主题的美术与设计展、更有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指导教师优秀作品巡回展;同时还有更多的创意新形式:以“体验营.沙龙”等形式做戏曲交流与传播、“戏研杯”原创戏曲剧本大赛、戏剧.动漫创意工作坊、基地系列活动-新作视奏音乐会、作曲-表演-理论-应用研究生互动专场音乐会、艺术硕士情景教学-现场表演专家点评;还有清华的“艺术硕士设计教育论坛”;北大的文献资料出版活动《艺术硕士十周年院友文集》、《我在现场-北京电影学院艺术硕士创作报告》、北京舞蹈学院的《舞动风采》以及出版教材《舞蹈领域艺术硕士教学典型课例》、还有中央戏剧学院的《艺术硕士论文集》、《作品集-剧本篇、舞台美术篇》(包括舞美设计、演出剧照和海报等)、还有些院校要出版《十年优秀作品集》等等。届时,教指委秘书处将架起院校间相互观摩、交流学习的桥梁,通过“中国艺术硕士网”、微信公众平台以及“艺术硕士院校工作群”向社会各界展示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成果。
期望这次活动开启我国艺术专业学位教育新的里程,通过作品、成果展示,促进院校师生互动和教学培养工作交流,已达到艺术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更大提升。预祝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下一个十年取得更多的成绩、获得更长足的发展。
本次活动受到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中国教育电视台、人民网、搜狐网、中国网、中国新闻社、中国文化报、艺术教育杂志、网易、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等10家媒体的关注,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于当日中午做了相关内容的报道。
附: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设置和招生十周年纪念活动发布会新闻通稿
200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批准设置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英文为Master of Fine Arts,简称MFA),旨在培养音乐、戏剧、戏曲、电影、广播电视、舞蹈、美术、艺术设计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其招生对象须具有艺术实践经历,培养过程突出专业特点,注重创作实践技能的提高、并兼顾艺术理论及内在素质的培养。 MFA的毕业考核强调实践技能展示的水平,学位论文主要是对作品创作与表演等实践展示内容的专业分析和理论阐述。2006年,国务院学位办审核批准的首批32所试点院校开始招生。
MFA设置和招生10年来,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的领导下,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和各培养院校共同努力,研究制定、不断完善艺术硕士培养评价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包括编写《艺术硕士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和《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以及《艺术硕士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开展广泛的教学巡查工作,举办全国艺术硕士优秀作品展演、教育论坛及与文化产业对话活动,组织培养院校进行各种教学交流和研讨,为探索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做了大量推进和改革工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
MFA的设立和发展,也为我国艺术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它助推了我国艺术学科提升成为独立的学科门类,它促进了我国艺术学科研究生培养中理论研究和创作表演专业按照自身规律进行合理的厘清,它推动了艺术学科研究生招生选拔制度和培养模式富有成效的改革。这些贡献为我国艺术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切实的质量保证,为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经过10年的发展,我国艺术硕士培养单位已从最初的32所增加到如今的202所,招生也从最初单一的全国联考、毕业获得单证的在职攻读方式,发展增加了全国统考、毕业获得双证的全日制学习方式。到2015年,全国共招生约5万人,其中超过1.5万毕业生已获得艺术硕士专业学位,他们已经活跃在艺术行业的各个领域,并有一批毕业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为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做着自己的贡献。
时光荏苒,转瞬已值MFA设立和招生10周年之际。教指委借此契机,将组织各培养院校举办8个专业领域系列展演展示、文集出版和研讨论坛活动,促进院校间进一步交流学习,从回顾中总结十年历程的种种经验和问题,图谋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取得更长足更深远的进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更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