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文化艺术在改革开放40年间取得了辉煌成就和巨大发展,中央音乐学院作为专业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颇具典型性和代表性。为了彰显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央音乐学院发展建设成就和价值,学校于2018年12月10-11日举办了系列纪念活动,包括:10日在学校教学楼701举行“中国与世界——中央音乐学院改革开放40年发展论坛”,12月10日、11日在国家大剧院举办了两场“中国与世界——庆祝中央音乐学院改革开放40周年音乐会”,在学校王府院举办“中国与世界——中央音乐学院改革开放40周年展(1978-2018)”,出版《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学术成果文萃》。
论坛汇集了一批改革开放以来参与学校建设和发展的亲历者、在专业领域享有崇高声誉的知名校友,包括叶小钢、谭盾、唐建平、秦文琛、贾国平、郝维亚、吕思清、迪里拜尔等,以及学校各学科、各领域带头人如郭文景、吴迎、娜木拉、高建进、张小夫、郑荃、曹晓青、徐之彤、柯扬、何荣、俞人豪、刘月宁、周海宏、安平、刘红柱,及为学校发展提供长期帮助和支持的各界人士,包括中国文联副主席、文化部原副部长董伟等,共聚一堂,梳理总结中央音乐学院在音乐人才培养、音乐创作、理论研究及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成就和经验,展示中央音乐学院在全国专业与社会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性和示范性,希望能到达总结历史、明确方向、发扬优势、展望未来的目的。
举办了两场具有非凡历史意义的音乐会。第一场音乐会呈现了77/78届作曲系陈其钢、谭盾、陈怡、郭文景、叶小钢和中青年作曲家秦文琛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新时代的几部重要的大型交响乐作品,这些作品标志着中国音乐一个新的时代到来,同时也是中国音乐走向世界的部分代表性作品,体现中央音乐学院在高峰音乐作品创作方面的贡献。第二场音乐会则主要是以一批经典中外名曲展现歌唱家、演奏家的杰出才华。两场音乐会集中了谭盾、迪里拜尔、于红梅、张立萍、袁晨野、章红艳、戴亚、吕思清、许昌、高参、陈曦、居觐、王传越等驰名国际的音乐家,及许笑男、闫国威、程皓如、曾韵、梅第扬、陈川及琥珀四重奏等乐坛新星,表现了中央音乐学院在音乐表演人才培养方面的丰硕成果。鲜明的主题、经典的曲目、豪华的演出阵容,使得两场音乐会的吸引了众多的乐迷,不少观众组团赶来观赏。
展览分为七个板块,以图片、实物、多媒体影像展示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央音乐学院办学的辉煌成就。大批走向世界的著名音乐家,无数的“第一”、奖牌、奖杯,彰显着中央音乐学院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创新的音乐教育思想,引领着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学术成果文萃》出版工作于2018年6月份启动,文集分为音乐学、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音乐评论四大领域,征集、筛选改革开放40年来中央音乐学院各个专业方向的代表性学术论文,目前已经完成了组稿工作, 2019年下半年将由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
隆重的开幕式
10日上午,“中国与世界——中央音乐学院改革开放40周年庆”开幕式在中央音乐学院综合楼701隆重举行。中国文联副主席、文化部原副部长董伟,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赵旻先后致辞;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叶小钢,星海音乐学院院长蔡乔中,中央音乐学院研究员、原中国音乐学院党委书记戴嘉枋做主旨发言。开幕式由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于红梅主持。
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本次周年庆组委会主席、总策划赵旻致开幕词。赵旻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音乐文化艺术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央音乐学院伴随其中,颇具典型性和代表性。四十年来,中央音乐学院为国家培养出了大批屹立于世界舞台的优秀音乐家、艺术家、知名学人,他们已经成为当代中国音乐各领域的中坚力量和领军人物。研讨会的举办将激励我们在新的历史征程中更加砥砺奋进,为新时代音乐艺术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赵旻指出,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中央音乐学院的建设经验,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取得新突破。1977年12月,中央音乐学院恢复办学后,以“拨乱反正,重建正常教学秩序”为首要工作。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围绕新要求新任务,学校开始酝酿改革工作,在领导体制、教学管理、学分制改革等方面开始先行先试。世纪之交,改革步伐加快,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学校敢为风气先,确立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遵循艺术教育规律,采取各项改革措施。1999年成为艺术类惟一国家“211工程”建设大学。2012年第二次党代会后,学校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学校发展实现新突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二是学会运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三是重视教书育人,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在音乐专业发展中,学校始终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放在首位来思考。学校为拉近与世界艺术教育的距离,坚持既注重吸收和借鉴西洋音乐文化精华,又重视继承和发扬民族音乐文化优良传统,这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原则。学校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了扎根中国大地、中西艺术合璧的办学思路和“高精尖、国际化、德艺双馨”艺术人才培养目标。四是坚持学科依托,促进学科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有效互动。改革开放40年来,中央音乐学院始终注重加强学科建设,把教学与创作相结合,努力寻找理论与实践、现实需求与人才规格的结合点,不断为音乐艺术事业发展注入生机活力。
赵旻强调,面向改革开放新征程,中央音乐学院要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音乐学院步伐。一是准确把握音乐艺术发展的时代定位。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音乐学院,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艺双馨音乐家、艺术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贡献正当其时。二是面向新征程,音乐艺术发展要有新担当、新作为。三是坚持音乐艺术为人民服务的方向。作为艺术高等院校,我们要从专业塑造和人才塑造相契合的角度,适应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艺术人才,扛起艺术教育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中国文联副主席、文化部原副部长董伟致辞。董伟回顾了改革开放四十年间文化部和中央音乐学院的隶属关系变化。他说40年来,中央音乐学院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由文化部管理的,是文化部直属高校中的一面旗帜。文化部既是管理者,也是中央音乐学院改革开放的推动者和不遗余力的支持者。文化部对中央音乐学院的支持主要表现在对中央音乐学院的地位和作用的充分肯定,对于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的充分支持。2000年中央音乐学院转隶教育部,尽管隶属关系变了,但文化旅游部与中央音乐学院在事业上的联系从未中断,文化旅游部仍然会不遗余力地关心和支持中央音乐学院的建设与发展。进入新时代,希望中央音乐学院继续解放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为行动指南,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进一步推向深入,祝愿中央音乐学院取得更辉煌的成就。
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叶小钢做主旨发言。叶小钢说,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也是他本人从一名普通的钳工成长为一名中国作曲家和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的四十年。他是四十年来中国改革开放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叶小钢饱含深情的追忆了自己从工厂到中央音乐学院,之后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步入国际乐坛的拼搏人生历程,向母校表达了真挚的感恩之情。他说,他的众多作品都在中央音乐学院中完成,他正是从中央音乐学院走向世界。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奋斗中,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创作之路和教学风格。叶小钢教授以一名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工作四十年的学生、教师和前领导班子成员,以及联合国下属国际音乐理事会副主席和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的身份,衷心祝愿中央音乐学院在未来取得更辉煌的成就,为中国、为世界音乐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承担更多的历史责任,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事业做出更大努力,在世界文化发展、融合中取得更辉煌的业绩。
星海音乐学院院长蔡乔中做主旨发言。蔡乔中作为中央音乐学院校友,回顾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伴随着中国辉煌巨变,创造无数奇迹,母校同样成就卓著。这四十年里,中央音乐学院创造了无数标志性成果,培育了无数杰出音乐人才,为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为全国音乐院校树立一流标杆。放眼未来,中央音乐学院肩负着以中国音乐文化在世界舞台竞争和发声的历史责任,中央音乐学院必将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音乐学院,引领中国专业音乐教育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中央音乐学院研究员、原中国音乐学院党委书记戴嘉枋发言。戴嘉枋作为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的亲历者,回顾了中国音乐的历时性转型期,中央音乐学院在音乐创作、音乐学学科建设发展和音乐表演人才的培养上,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为新时期中国音乐的历史性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谈了对中央音乐学院取得成就的三点体会:一是不忘初心,培养一流音乐人才,这个目标明确,并为此不懈努力。二是坚持尊重音乐艺术规律。三是对教育科学的尊重。只有对音乐人才的促成养成过程中技能以外的综合人文学科的知识结构有通盘考虑,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能路走的远,路也走得宽。
中央音乐学院院长、指挥系教授,本次周年庆组委会主席、总策划俞峰做主旨发言。俞峰回顾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央音乐学院的发展成就,勾画了学校新时代的发展蓝图。
俞峰强调,改革开放四十年是中国音乐迅速崛起走向世界舞台的黄金时期,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中央音乐学院的发展打开了广阔的大门。四十年发展中,中央音乐学院秉承着中西合璧、兼容并蓄、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办学理念,以培养高精尖为主、音乐普及为辅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和完善专业音乐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学科齐备、全面系统的音乐学科体系,为国家培养出大批屹立于中国与世界音乐艺术舞台和传承国家艺术文化的各种高精尖优秀人才。
俞峰强调,正是因为改革开放,中央音乐学院在人才培养、音乐创作、音乐理论研究、国际交流合作等多方面取得辉煌的成就,使得中央音乐学院进一步走向世界,迈入世界一流音乐学院的行列,成为集创作、表演、教学、实践、理论一体化的国家音乐重镇。
俞峰指出,展望未来,中央音乐学院将建设一个以音乐学科的理论建设为基础,音乐创作为先导,音乐表演为中心,音乐教育为拓展,音乐科技、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为支持,各学科相互交流与融合、相互影响和支撑的世界一流学科,以复兴中华音乐文化为己任,深入挖掘中国传统音乐资源,建成既有中国音乐特色又与国际接轨的新时代的世界一流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