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冬季学期

Latest News

新闻与资讯

实况录音 | 留德音乐家校友会成立音乐会

信息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2018年12月9日,正在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的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一行来到中央音乐学院,参加“留德音乐家校友会”成立音乐会,并与俞峰院长共同为“留德音乐家校友会”揭牌。德国总统府国务秘书施泰因莱,联邦议员杜尔茨、戴利葛茨,中国驻德大使施明德,德国驻华大使葛策以及总统访华代表团一行来访。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专程来我校陪同施泰因迈尔总统访问,并出席音乐会。我校赵旻书记、副院长肖学俊、秦文琛、于红梅、党委副书记刘春梅参加了演出等有关活动。

  本场音乐会上演多首两国优秀的交响作品,观众反响热烈。留德音乐家校友会旨在加强校友间、校友和母校间及校友和德国音乐界的联系,激励校友发扬中央音乐学院的优良传统,为学院的发展,为中国文化建设的繁荣富强和中德文化的交流和友谊贡献力量。

  福利大放送!官微今天给各位带来了音乐会实况录音与学生感言,以飨读者。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

  指挥:俞峰

  领唱:宋元明、许昌、王海涛、石琳

  演出: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

  中央音乐学院合唱团

  录制日期:2018.12.9

  录制地点: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王府礼堂)

  总录音:刘达

  实况录音:陈亚萍、郑蔚宏

  俞峰 教授,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中国指挥学会会长,曾任中央歌剧院院长、艺术总监、首席指挥,深圳交响乐团艺术总监。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副会长、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俞峰教授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获硕士学位。1994-1996年获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奖学金留学柏林汉斯·埃斯勒音乐学院,获最高指挥艺术家博士文凭。他曾于1991年获全国指挥选拔赛第一名。同年,获葡萄牙“佩德罗 德法塔雷斯”国际指挥比赛第一名。

  在中国歌剧艺术领域,俞峰教授创造了众多第一。2013年-2015年,他先后指挥了《女武神》、《齐格弗里德》和《众神的黄昏》,第一次完全由中国人自己制作上演了瓦格纳的鸿篇巨制《尼伯龙根的指环》,引起巨大轰动,他指挥的《众神的黄昏》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价:“这部歌剧的制作品质可能是瓦格纳一生中不可多得的版本” 。2011年,他指挥的瓦格纳歌剧《汤豪塞》亦是第一次中国人自己制作的版本,并获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优秀演出奖”及首届中国歌剧节优秀指挥奖。

  2015年,他指挥的《图兰朵》作为意大利普契尼音乐节60多年里第一次受邀的国外团体在普契尼故乡上演,开创了普契尼音乐节的先河,亦是对中国歌剧艺术成就的最高认可。

  作为指挥家,他还多次受邀与国内外众多著名交响乐团合作,如德国柏林交响乐团、柏林乐团、意大利拿波里乐团、葡萄牙古本江交响乐团等。2011-2014年任罗马交响乐团首席客座指挥。

  作为教育家,俞峰教授创立了中国“现代指挥法”,令中国的指挥教学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并应邀在美国辛辛那提音乐学院、澳大利亚悉尼音乐学院、东京艺术大学、柏林音乐学院、香港、台湾、上海等地举办指挥大师课。

  作为艺术教育的领导者,俞峰院长正带领着中央音乐学院——中国的最高音乐学府,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创造更辉煌的明天。

  

女高音:宋元明

  

男高音:许昌

  

男中音:王海涛

  

女中音:石琳

  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隶属于中央音乐学院,是一支国际化的职业交响乐团。成立于2016年12月,由我国著名指挥家、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教授担任总监。演奏员均为来自国内外的优秀职业乐手。为实现建设“双一流”大学、响应国家推动艺术水平发展、培养高精尖音乐人才的战略发展需要,作为国家音乐艺术创作和表演的重要载体,乐团承担着人才培养、创作表演、国际交流、音乐节比赛等重要任务。

  乐团成立以来,始终不忘党和国家的培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特色,传播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音乐之声。

  乐团成立1年多来,完成了众多震撼国内外音乐界的音乐会。乐团高质量的演奏,获得了国内外众多音乐家的高度赞赏。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开局之年系列交响音乐会的辉煌成就,向国内外音乐爱好者展示了一个国际化交响乐团的崭新魅力及国内交响乐演奏的引领力。

  中央音乐学院合唱团成立于2018年5月7日,是隶属于中央音乐学院的专业合唱团体。团员均为国内外各高等音乐院校的优秀毕业生经过严格选拔组成。作为中国最高音乐学府所属的专业文艺演出团体,合唱团秉承中央音乐学院推动国家艺术水平的发展,培养高精尖音乐人才的宗旨,以歌剧、音乐会演出为主要任务,并积极参与各类文化交流活动。作为中央音乐学院艺术生产的一支中坚力量,合唱团将努力成为一支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表演团体。

  学生感言

  作曲系 王恩猛

  "与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先生一起聆听这场留德校友会音乐会,无疑是我欣赏过的最有意义的艺术表演。整场音乐会庄重而热烈,俞峰院长的指挥风格激情四溢,热情奔放,乐团配合的默契精致。音乐会以两国国歌开场,真真切实的感受到了音乐会的庄重而友好的气氛。音乐会的演出曲目在中德两国人民心目中都是占有相当分量的。八位“女武神”的演唱铿锵有力,小提琴演奏家谢楠演奏的“化蝶”时而缠绵悱恻、柔情似水,时而婉转曲折,沁人心脾。印象最深刻的是中提琴演奏家梅第杨演奏巴托克的《中提琴协奏曲》,在演奏家超强的控制力下,乐器如人一般,迸发出那强烈的“呼吸”…这不仅是一场听觉盛宴的完美享受,更是一次中德音乐文化交流的感受和碰撞。脑海中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上世纪20年代萧友梅博士当年留德莱比锡音乐学院回国后参与创办我国第一所专业音乐学院的情景。

  中央音乐学院代表中国音乐教育的最高水平,希望留德校友会为推动中德两国音乐文化交流做出更大的贡献,作为央院学生由衷的感到自豪。"

  民乐系 高欣然

  “德国驻华大使葛策博士提到:‘音乐以独特的方式把人们联结到一起:音乐是世界通用的语言,具有超越边界的效力。’在音乐的世界中,愿我们不断成长,为中国与德国在音乐的交流中带来更多有意义的作品。正如音乐会中选自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并由谢楠老师担任小提琴独奏的“化蝶”,将那份东方的凄美爱情,融入西方的弦乐中。音乐跨越地域、时空,呈现并记录着每一个时代的伟大。作为民乐系古琴专业的学生,弘扬中国音乐,也是我们的使命与责任。我们要以音乐为桥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将东西方文化融入音乐的语言,以悠扬旋律与世界文化相共鸣;传递美好与希望,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音乐篇章。”

  音乐学系 韩旭

  “此次音乐会将中德两国音乐作品轮番上演,指挥和乐手配合之默契,现场气氛十分震撼。这不仅为中德两国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亦是东西方文明碰撞出的火花。”

  音乐学系 毕乙鑫

  “今天下午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先生莅临我校,俞峰院长挥棒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中央音乐学院合唱团倾情演出,学校各位音乐家云集王府音乐厅,共祝留德音乐家校友会的成立。作为学生见证这一时刻,十分荣幸。音乐会以中德两国国歌起首,《女武神》选段“飞翔的女武神”和《梁祝》选段“化蝶”相继奏响,谱写出未来中德音乐领域全新交流的美好开篇!”

  音乐教育学院 李陈辰

  "今天我很荣幸有机会,以学生志愿者的身份,参与欣赏这场留德音乐家校友会成立音乐会。在陪同德国总统欣赏俞峰院长指挥的音乐会的同时,我更加感受到音乐独特的魅力所在。音乐用它独特的方式把人们连接到一起。我们不相通语言,却都共同传达、感受着彼此的文化,通过这一世界通用的语言——音乐。"

  管弦系 于悦

  “很荣幸能在今晚作为学生代表观看这场留德音乐家校友会成立音乐会,与德国总统一同观看这场盛大的演出。音乐会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国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作为开场,现场所有的观众们用注目礼去感受国歌给予我们的震撼。第三个节目是选自歌剧《女武神》—“飞翔的女武神”,八位女武神与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的合作把气氛推向了高潮。第四个节目,中提琴巴托克协奏曲,梅第杨的演奏把现代派作品的风格展现的淋漓尽致,使现场所有的观众为之鼓掌。第五首作品,是由谢楠老师演奏的梁祝,极具中国古典民族色彩,谢楠老师用自己娴熟的技术与真实的情感融合,演奏出富有感染力的作品,这首作品也是我最为感动的。第六首贝多芬的交响曲《合唱》是这场音乐会的压轴曲目,在俞峰院长的指挥下,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与中央音乐学院合唱团将整场音乐会的演出精彩的落下帷幕。观看完整场演出,我既激动又幸福,幸福我有机会能观看如此盛大又温暖的演出,激动这场演出所谓我带来心灵的震撼。我看到了德国总统也为这场演出热烈鼓掌,我真切的体会到了音乐是无国界的,它是一座桥,一座勾起我们和平互助的桥。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将我们链接在一起,用音乐促进我们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