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季学期

Latest News

新闻与资讯

献礼系列 | “百年追寻—用音乐说党史”讲座音乐会成功举办

信息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艺“述”百年——庆祝建党100周年研究生艺术实践讲座音乐会之献礼系列的第一场讲座音乐会“百年追寻——用音乐说党史”于2021年6月8日晚在中央音乐学院演奏厅成功举办。

  本场音乐会由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部与音乐学系主办、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艺术管理专业承办、中央音乐学院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与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教育委员会、《摄影与摄像》杂志社协办。主讲人为音乐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安平教授,指导老师为艺术管理教研室韩飞雪老师,由艺术管理专业研究生一年级王若曦同学策划制作。

  音乐会以党史为主线,对党的诞生、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改革开放、港澳回归等重要历史节点中的优秀音乐作品进行梳理与重新演绎,以音乐记录历史,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辉煌成就。

 

  一、党的诞生

 

  讲座音乐会的开场十分特别,在漆黑的音乐厅会场中,首先从观众席传出一位男声哼鸣低吟的《国际歌》曲调,紧接着这熟悉的音调从四面八方的男声吟唱渐次响起,最终汇聚成一股慷慨激昂的声音洪流回荡在整个音乐厅中。当音乐厅的灯光完全照亮时,我们看见13位由声乐歌剧系学生扮演的中共一大与会代表,肩并肩,手挽手,高唱着《国际歌》,重现了革命先驱的豪情壮志。现场的歌声仿佛将观众带回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那一刻,唱响了中国共产党从萌芽到创建,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的长歌。

  本场讲座音乐会由央视频同步直播,安平教授首先带领线上、线下观众,一同回顾了《国际歌》的历史——它最初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而作,表现了时人为革命献身的英勇气概与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被视为歌曲形式的《共产党宣言》。自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至今,每当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代表大会或党的重大会议活动结束时,《国际歌》都会响起。安平教授在与观众互动的过程中,介绍了《国际歌》最早由革命先驱瞿秋白翻译成中文,及王会悟女士细心筹备保证了中共一大顺利召开等历史细节。同学们以朴素的演剧形式纪念党的诞生,这是对共产主义精神的传承,也是对革命先驱的致敬。

  演唱:何凡、赵子牛、李浩然、金相任、

  韩丰泽、尹国华、孟子博、孙汉雄、

  袁肇淞、邓锦枫、刘宏博、蒋印、许自成

  钢琴伴奏:马晗蕊

  第二首作品《赤潮曲》,歌词凝炼,曲调结构清晰,色彩鲜明,节奏性强,富有号召力。该曲由瞿秋白作词,初载于1923年6月15日《新青年》季刊第1期,音乐则借鉴了昆曲【新水令】的曲牌。瞿秋白在诗中以铿锵有力的语言,直指苦难民众受压迫、受剥削的根源,鼓动民众为“捶碎”这“万恶丛”,为解放“我殖民世界之劳工”而“奋勇”“猛攻”!这首歌词明显受到《国际歌》的影响,它以豪迈的气势,高昂的旋律,号召广大劳苦大众为争取民族解放而进行不懈的斗争,同时又表达了革命先烈们在残酷的斗争环境中始终保持乐观主义的革命情怀。

  演唱:李杨

  钢琴伴奏:李喆

 

  二、长征与抗日战争

 

  步入党的长征与抗日战争历程阶段,安平教授带领观众回顾了长征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时久、规模大、行程远、困难巨、影响广,为中外战争史上所仅见。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它不仅锤炼了伟大的党和伟大的人民军队,还培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安平教授还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长征是“人类为追求真理和光明而不懈努力的伟大史诗”,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进行了概括。

  音乐会首先用电影《闪闪的红星》的视频片段把观众带到那一历史阶段,引出了对片中插曲《映山红》的演绎。这首歌曲虽然短小精致,但是其歌词意蕴悠长,情感真挚朴实,曲调优美感人,深沉大气。不仅唱出了生活在黑暗之中的苏区人民渴盼红军归来的强烈心声,更是唱出了苏区人民与黑暗势力殊死搏斗的革命意志。

  演唱:王兴

  钢琴伴奏:秦琴

  安平教授通过亲自演唱电影歌曲和与观众互动问答的方式,对“映山红”曲调与《打支山歌过横排》曲调的比较,讲述了这首看歌曲与革命历史胜地江西革命民歌在与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的不解之缘以及重要性,并通过电影《闪闪的红星》中歌曲《红星照我去战斗》与自己音乐学习成长的经历,讲述了一首好歌对人一生影响的力量。讲座音乐会的丰富互动形式,充分表明了党史的讲述也可以很生动,这不仅是写在纸上的奋斗史实,更是活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光明与温情。只有当我们年轻学子真正了解党史、了解共产主义的奋斗历程,才能将反映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时期艰苦斗争的音乐作品更好地呈现出来。

  接下去,在根据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段改编的大提琴与钢琴协奏中,安平教授在演奏者完成演奏后,对这段音乐中“南霸天”及“洪常青”的人物音乐形象特征进行了分析,使学生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进一步探讨了“洪常青”英雄形象与《国际歌》曲调元素的关系,指出了《国际歌》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象征意义在党史中许多革命题材音乐作品的运用。令观众惊喜的是,《红色娘子军》曲作者之一、93岁高龄的杜鸣心先生,也以视频的形式分享了他在创作中的对洪常青英勇就义那段音乐写作的构思与心路历程,表达了自己对党的深厚感情,言辞恳切,令人动容。主讲人安平教授还通过“洪常青”这一英雄角色对“党代表”这一身份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的作用与意义有了深刻的了解。

  大提琴:周辰、地里热巴

  钢琴:杨浩坤

  《黄河大合唱》无疑是最能代表抗日救亡时期的音乐巨作,每每奏响这首革命交响史诗,那动人心弦、鼓舞人心的旋律,总能唤起国人强烈的情感。中国人对黄河文化的认同刻骨铭心,黄河之水永远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激荡灵魂,生生不息。本场音乐会中演奏的是《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两位同学以双钢琴编制的改编版本,将其中“保卫全中国”的激昂呐喊演绎得淋漓尽致。

  钢琴:杨浩坤、刘振东

 

  三、新中国成立与抗美援朝

 

  时间来到1949年,安平教授借助回顾开国大典的录像,以及歌曲《东方红》根植于民间音乐,改编自陕北民歌《骑白马》,是老百姓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等。指出《东方红》是新中国最具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文化符号和象征。展示了开国大典奏响的音乐是《东方红》,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也被命名为“东方红”。同学们演奏了根据《东方红》改编的弦乐五重奏,表达了对毛泽东与中国共产党的崇敬和热爱。

  第一小提琴:叶栩伶

  第二小提琴:刘紫卓

  中提琴:何思佳 大提琴:周辰

  钢琴:杨浩坤

  而接下来电影《上甘岭》视频片段的展示和《我的祖国》的演奏,则把观众带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中那一伟大而艰辛的时代——抗美援朝。歌曲表达了浓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唱出了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和英雄主义的气概。而本场讲座音乐会所表演的《我的祖国》,是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改编的器乐版本,体现了我校在教学过程中的爱国、爱党教育。

  小提琴:刘紫卓

  大提琴:地里热巴

  钢琴:李嘉俊

  《我为祖国献石油》表现的是石油工人“天不怕,地不怕,风雪雷电任随它”的大无畏精神和气壮山河的豪迈气概,作曲家秦咏诚将这两句歌词处理成短促有力的八分附点音符与切分的节奏,使音乐变得更加铿锵有力而富于动力,同时既与前面抒情段落形成鲜明的对比,也为此后出现的全曲高潮做了很好的铺垫。在演唱结束后的交流中,演唱者金相任同学也表达了身穿工服放声歌唱时,对新中国成立后热火朝天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感动,以及对今天优越的学习环境的赞叹和对祖国强大与美好由衷的自豪感。

  演唱:金相任

  钢琴伴奏:秦琴

 

  四、改革开放与港澳回归

 

  随着安平教授的叙述,时间来到1978年改革开展时期。这是中国即将腾飞的重要时间节点,而《长城随想》则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诞生的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器乐作品。《长城随想》是刘文金创作于1981年的一首二胡协奏曲,1982年由闵慧芬和上海民族乐团首演。在互动环节中,演奏者高白讲述了作曲家刘文金先生的创作该乐曲的背景和故事,音乐中饱含着创作者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对祖国未来的美好期望,而这种自豪与期盼,在高白同学的演奏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胡:高白

  钢琴伴奏:李喆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另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则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开,将中国社会主义特色事业的建设推向了21世纪,《走进新时代》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就产生于党的十五大前夕。歌曲反映了时代脉搏,曲调铺陈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歌颂了祖国的伟大成就。安平教授在与演唱者的互动中,仔细分析了这首歌副歌的歌词中巧妙运用“东方红”“春天的故事”以及“走进新时代”三首爱国歌曲的名字将历史连接起来,唤起人们对革命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的回忆,并带出《走进新时代》这一新的时代篇章,得到了中国人民的广泛认同。

  演唱:何凡

  钢琴伴奏:刘振东

  在20世纪末还有一件举国欢庆的盛事,即是香港、澳门的回归,《七子之歌》即表达了每一个中国人对祖国统一的殷切期盼。音乐会策划团队特别邀请了王程韫小朋友作为童声演唱、我校声乐歌剧系的澳门学生杜千芳以粤语领唱,配合合唱的形式重新演绎了这首作品,音乐中流露着纯朴而真挚的爱国之情。杜千芳同学讲述了“七子”与“Macau”的由来,汇报了自己入校以来的学习成果,并表达了对党、对祖国政策的感激。

  童声演唱:王程韫

  领唱:杜千芳

  合唱:喻越、周思宇、李安欣、

  陆心澄、罗熠珊、史佩霓、赵君妍、樊晓婷

  钢琴伴奏:秦琴

 

  五、新时代

 

  随着香港、澳门的回归,中国正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将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带来更加进步和繁荣的中国和世界。”反映在音乐领域,即优秀作品的不断涌现并更加多元。新民族室内乐改编的作品《永恒的胜利》就是一首音乐交流的典型作品,这是一首来自德国维京金属乐队的作品,由我校作曲系毕业生孙晶改编为民乐与大提琴、打击乐合奏的形式,其欢快的曲调、隽永胜利的精神是对新时代精神的精准诠释。

  琵琶:胡聘婷

  阮:刘涵博

  竹笛:张维本

  大提琴:周辰

  打击乐:段智怡

  安平教授认为,音乐未来的走向需要融合与创新。歌曲《中华英雄》正是这样一首创新之作,该曲由王大伦作曲,特邀藏族歌手四郎贡布与说唱歌手王子诚在本场演出中首唱。词作者王易先生表示,用歌曲写党史是一件荣幸的事,而歌词所写的百年英雄,是为过去、现在以及未来所写的所有“中华英雄”。

  演唱:四郎贡布、王子诚

  词作者:王易

  本场讲座音乐会最后一首乐曲是安平教授谱曲、我校作曲系马晗蕊同学改编的合唱歌曲《不忘初心》。该作品的歌词从“南湖红船”到“井冈翠竹辉映的号角”,从25000里长征翻越“万座高山”“历经苦难”到“天安门上喷薄的曙光”,从“燃烧建设的热情”到“改革的潮音”,从“筑梦的历程”到“走向复兴”,歌曲通过优美动听而激昂大气的旋律将歌词中的每一个节点连成了一个时空隧道,唱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经沧桑,以钢铁般的意志和博大的胸怀锻造了千秋伟业,把观众带到了我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之中和对新时代的展望。特别是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的历史节点上的今天,通过音乐中党史的回顾,明史征信,以史为鉴,我们找到共产党人的初心。正如这首歌中所唱:“初心是理想,初心是憧憬,初心是始终的坚守与追寻;初心是动力,初心是使命,初心是永远的忠诚和自信。”

  在讲座音乐会结束之际,安平教授提议在场所有人齐唱一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正是参与本次活动的演出人员与观众又一次接受精神洗礼后最想表达的情感。本场讲座音乐会在歌声与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合唱:全体声乐演员

  演出结束后,中央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春梅,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北京联络部交流处处长司晨,中央音乐学院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红柱,音乐学系主任安平,音乐学系党总支书记吴晓萍,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常务理事兼教育委员会主任王易,献礼系列指导教师韩飞雪与制作团队及演员亲切合影。出席本次音乐会的还有人文学部副主任何宽钊、音乐学系副主任潘澜。

  刘春梅副书记与全体演职人员合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学习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全面阐述了学习“四史”的重大现实意义,全面分析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贡献和革命精神,科学评价了党的领袖人物的历史地位,对构建中共党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提出了要求和希望。“百年追寻——用音乐说党史”讲座音乐会,作为艺“述”百年献礼系列的首场讲座音乐会,以党的历史为线索,积极响应了党和国家的号召,用音乐回顾党的百年历史,用音乐诉说爱党之心声。在音乐会主讲人安平教授的深情讲述中,献礼系列首场讲座音乐会落下帷幕。

 

  文:张天宁 单奕翔 李雨唐

  图:央视频录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