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党中央的重要决策,以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为使命任务。中央音乐学院始终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发挥办学特色,用音乐弘扬时代新风,提升音乐审美。
6月9日下午2点,我校驻吕梁新时代文艺宣讲师陶冶、曹家琦在吕梁学院举办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美育讲座——《合作的艺术》,进一步扎实推进我校对口帮扶吕梁音乐美育教育工作。两位宣讲师通过演绎、分析多种风格作品,让师生们对合作方式的多样化有了更深入地掌握;通过人声与乐器合作的方式向观众传递音乐协作的魅力,传播音乐新思想,提升音乐教学、学习理念,师生们受益匪浅。

陶冶老师通过地方民歌、古诗词歌曲、创作歌曲、歌剧咏叹调、革命歌曲等,讲演结合,从歌曲节拍、节奏、背景、曲式、风格等方面入手讲解演唱者的聆听艺术,强调演唱者要充分感知钢琴伴奏的不同层次背景,始终要用听闻的状态进行整个作品的表达及不同体裁作品的表达方式、歌唱旋律曲谱、学会读伴奏谱和研究节拍特点重要性等。曹嘉琦老师向在座师生讲解了钢琴伴奏者与演唱者合作时的要点。讲到钢琴伴奏者要具备娴熟的技术,对作品的准确把握和全面分析,以及良好的内心听觉能力,同时要熟悉演唱者的歌词、旋律、呼吸、速度等。在合作之前对全曲进行全面分析和理解,才能为之后默契的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我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整体工作安排,吕梁中心将继续推进美育教育帮扶工作,用先进音乐艺术思想助力美育教育,用音乐净化心灵,培养当地青少年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传播新时代精神文明力量,将美育启迪的种子播撒在吕梁山。


乐沁心脾 观后有感
今天听陶冶老师和曹嘉琦老师的讲座《合作的艺术》,使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两位老师的专业水平之高,对钢琴和声乐的研究之深,让我对我的专业学习有了更深的认识,有几点体会:
首先,声乐是诉说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每首声乐作品都有自己的情感,因此每首作品的节奏节拍和强弱关系是不同的。其次,每首民歌都是融入当地特色,使之更具有感染力。第三,钢琴的伴奏织体要随着情感变化所转变等。合作更要深入的剖析作品,才能更好地诠释作品。
吕梁学院艺术系王妍凯
我“听”到艺术在闪烁光芒
听罢这堂讲座,不仅在于启示二者如何更好地配合,更在于讲题中“艺术”二字的体现。
两位老师挑选了几首具有不同风格的歌曲进行了范唱、范奏,并请了优秀学员来演唱、演奏。两位老师用精彩的表演诠释了钢琴与人声交相辉映。
我印象深刻的是两位老师对于古曲的讲解。古曲《春江花月夜》中曹老师灵活跳动的指尖和陶老师极富渲染力的音色引领我们走进了千年前古人的世界。曹老师说:钢琴伴奏在这首曲子中最重要的是模仿,第一模仿乐器,第二模仿意境。由此给演唱者营造更好的氛围,辅助演唱者更好地展示歌曲。钢琴和声乐之间想要相辅相成,达成默契,需要我们主动地练习,磨合,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
我们也许不能给艺术一个明确而唯一的定义,但我们可以将它放到一个高度,用心去创造,或许就能“听”到艺术闪烁光芒的“声音”。讲座长达两小时左右,而我却意犹未尽,沉静其中。我的感受也先表达至此,因为我还需多加学习,通过实践去巩固我的收获。最后,感谢两位老师的用心,感谢你们的循循善诱、精彩展示,让我们对艺术有了更上一层楼的理解与体验。
吕梁学院艺术系任秋阳
今天我们系展开了中央音乐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 美育专题讲座——《声乐与钢琴的合作艺术》让我受益匪浅!
我自身是学习声乐专业的,深知钢琴伴奏对于声乐歌曲情感表达的重要之处。陶冶老师就不同的声乐作品展开了阐述,不同地区的民族歌曲,有不同的情感表达,钢琴的织体也不同,老师示范了《爱永在》《春江花月夜》等等歌曲,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歌曲的演唱,需要的是很多的因素的。声乐演唱者能够掌握歌曲本身特色,依据特色做出对比,会让演唱更加出彩!崔朝翔同学也就《爱永在》进行了演唱,陶冶老师进行了现场指导,让我们有了方法改变之后的鲜明对比认知。曹嘉琦老师讲到钢琴伴奏要深入了解歌曲背景,好的钢琴伴奏可以推动歌唱者的演唱情绪,让演唱更加有音乐性,连贯性。
通过这场讲座的学习,我知道了声乐钢琴本身是不分家的,钢琴与声乐是相辅相成的,不同的伴奏织体会给予声乐歌曲演唱不同的情感冲击。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积极与伴奏同学配合,共同进步!
吕梁学院艺术系王亚楠
今天又一次学到了干货,由中央音乐学院的陶冶老师和曹嘉琦老师主讲中央音乐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美育系列讲座——《声乐与钢琴的合作艺术》。
两位老师通过弹奏和演唱不同风格的歌曲,根据每一首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情绪变化来讲述。
在和伴奏的过程中,我们同学们要更多地学习相互配合,钢琴如何带动歌者的情绪,怎样掩盖他的缺点从而发扬优点?在歌者和伴奏的过程中需要的恰恰就是这二者的配合。
不同的地区要准确把握不同歌曲的演唱风格,用不同的情感来演唱。在节拍和节奏上更加能考验钢琴伴奏和演唱者的配合。
对于歌者,我们要在演唱之前做好准备,弄清楚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情绪变化,避免在台上出现由于歌唱技巧,忘词等原因造成与伴奏配合失利。在听到伴奏时,脑海里应浮现出一些画面,有助于自己去抒发情感。另外在我们平常唱歌过程中也要学会去听其他的乐器,例如古琴,古筝等。在演唱过程中,二者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展现出一个更好的效果。
在今后的和伴奏的过程中,要仔细聆听钢琴的伴奏织体,不同的情感运用不同的伴奏织体,这也有助于歌者更好更快地进入情绪,所以说一个好的伴奏对歌者而言相当重要。
吕梁学院艺术系贾琦
今天听了中央音乐学院陶冶和曹嘉琦两位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二者的合作关系,让我领略到人声的美,钢琴声音的美,二者合作融合的美。陶老师讲解并演唱了不同地方特色的民歌(比如东北民歌和湖南民歌演唱方面的对比特点),还有古曲的特征(比如《春江花月夜》和《枫桥夜泊》中有典型的古曲伴奏筝,笛声等,人声如何去模仿并演唱一些下滑音等),从伴奏织体分析,再到想象画面情境,我们也随着音乐一起感同身受,体会到了不同的作品需要不同的音色去处理。曹老师讲到钢琴也可以模仿各种乐器,钢琴伴奏与声乐以及不同的乐器合作时,该如何交错配合,起到衬托作用等。以前的审美很局限,有时一味地追求技术,忽略了音乐的美,今天听了讲座后重新感受到了音乐的美!感谢两位老师,让我对音乐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对以后自己演唱和伴奏合作方面有了一个宏观的认知。
吕梁学院艺术系教师薛霞
有幸听了陶老师与曹老师的讲座,感觉受益匪浅,让我对声乐和钢琴这两门艺术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陶老师的细心讲述与范唱,我知道了歌声和钢琴的结合不仅能给人带来快乐还能给人带来美好的回忆、高尚的情操和磅礴的气概。并且通过这次讲座中,我知道了演唱每首歌曲时,需要严格的把控歌曲的节奏旋律,还需要通过钢琴的伴奏听出来这首歌曲每一段中所表达出来不同的感情。
在这次的讲座中,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便是陶老师与曹老师合作的一首《爱永在》。当曹老师开始钢琴伴奏时,我便被带入了那种浓烈的氛围当中,这也说明了有一位好的伴奏是有多么的重要,陶老师开始唱歌时的感情表达与歌曲处理,让我以及旁边的同学们深陷其中,直到唱完我们耳边还一直回响着钢琴声与歌声。
经过这次的讲座,我学会了许多,让我体会到了学习音乐的乐趣,懂得了音乐的真谛。
吕梁学院艺术系陈浩然
很荣幸可以听到陶冶老师与曹嘉琦老师共同讲授的《合作的艺术》专题美育教学讲座,听完本次讲座我有很大的收获。这里的合作主要指钢琴伴奏跟声乐方面的合作,在没有听讲座之前,我认为声乐专业的学生无论在考试或音乐会演唱中,只需要注意自己的演唱方法、节奏、旋律就好,但是听了今天的讲座我觉得我之前的认知是错误的,钢琴伴奏与声乐必须相互配合,相互突出,这样才能使伴奏乐器与人声更好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有“生命”的声乐作品。
我在本次讲座中学习到的东西很多,作为一名声乐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唱,而且要会唱,会唱不仅仅是掌握基本的节奏、旋律,而是结合自己的方法与作品内容,去进行演唱。老师们今天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如何“演”,情绪与感情是完成好一部作品的推动剂,所以声乐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我们要学习其方方面面。
吕梁学院艺术系刘玲玲
通过今天听了陶冶老师和曹嘉琦老师的关于声乐与钢琴“合作的艺术”专题,我学到很多东西。
两位老师示范了很多声乐曲目的演唱与钢琴的伴奏技术,还有不同风格的音乐特点。重点讲解了关于对音色的变化和控制,还有左手对于各种乐器的模仿,使我受益良多。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铁蹄下的歌女》,通过钢琴与声乐的合作,营造出了悲痛、深情的画面,富于强烈的戏剧性。
在这次的讲座中,有幸能被老师选中作为学生上去表演《爱永在》,使我受益良多。通过曹嘉琦老师的讲解,我学到了在钢琴伴奏中对于节奏、音量的控制,还有对音色的把握。通过陶冶老师的讲解,使我对这首歌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歌者唱歌时,应该用琴声带人,为歌者唱歌营造一种氛围。
总之,这次讲座使我受益良多,为我以后给其他人弹伴奏有了很大的启示。辛苦两位老师的讲座。
吕梁学院艺术系刘世伟
今天有幸能听到中央音乐学院两位非常优秀的老师所带来的讲座,关于合作的艺术,我受益颇丰,收获到了许多满满的干货。两位老师通过合作讲解的方式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各个地方的极具特色的民族歌曲,在自己示范讲解的同时还邀请了学生上台表演再进行指导。
在聆听了老师的示范讲解后,让我明白:从伴奏的角度,一定要熟练而且要把握各个地方歌曲的民族特色,不同民歌的节奏动律。其次要给到恰到好处的呼吸,能够与歌者很好地融合到一起,再者合作的艺术还有一个原则就是伴奏和歌者的关系是你停我走,你多我少。
从歌者角度,仔细听伴奏风格化的织体,听歌声色彩,听其中所包含的情感和情绪,要在严格的框架下发挥自己的特色。
辛苦两位老师带给我们精彩的讲座。
吕梁学院艺术系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