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冬季学期

Latest News

新闻与资讯

北京环球音像|刘音璇《璇音回响——扬琴独奏作品专辑》全球数字发行

信息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我校民乐系扬琴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刘音璇的专辑《璇音回响》由北京环球音像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发行。



  本张专辑收录了扬琴演奏家刘音璇演奏的9首曲目,涵盖传统风格曲目、改编曲及现代创作作品。主题内容丰富多样,展现了其非凡的演奏才华、刚柔并济的演奏风格以及致敬传统、展望未来的艺术追求。

  北京环球音像出版有限公司创立于1993年,隶属中央音乐学院,前身为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现任社长为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张帅教授。公司承央音优秀教师成果出版之重任,成功地打造了众多代表中国音乐界最高学术成就的音像作品。自2022年始,北京环球音像开辟了版权代理、全球数字发行、艺术家经纪与多品牌运营等新的战略领域。

  扬琴演奏家刘音璇与北京环球音像经充分酝酿和协商,双方决定在围绕音乐艺术作品产出方面展开深度合作。《璇音回响》专辑由北京环球音像出版并全球数字发行,已上线TME旗下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Apple Music、Spotify平台、Amazon、YouTube等全球各大音乐平台!


 


  刘音璇,中央音乐学院扬琴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扬琴专业委员会理事,“回响”扬琴室内乐团艺术指导,“中央音乐学院弹拨乐团”指导教师,“北京现代室内乐团”演奏家。9岁随父学琴后师从邱怀生教授,12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师从刘月宁教授,在读期间曾受到项祖华、桂习礼、黄河等多位教授的悉心指导,并跟随李真贵教授学习民族打击乐。

  作为杰出的扬琴演奏家曾出访欧、亚、美洲多个国家,活跃于港、澳、台地区以及内地多个城市,以独奏、伴奏、重奏的身份参加过数个国内外重大音乐节:荷兰“中国音乐节”、 法国“中法音乐节”、德国石荷州、德雷斯顿现代音乐节、韩国统营现代音乐节、澳门国际音乐节、中央音乐学院室内乐音乐节、民族音乐节以及北京现代音乐节、上海音乐学院当代艺术周等。

  刘音璇的演奏奔放而细腻,刚柔并济有感染力。自2007年在中央音乐学院王府音乐厅成功举办硕士毕业音乐会之后,在青岛音乐厅、深圳音乐厅等地举办“竹弦琴意”、“传统与现代”、“回响”等多场个人和师生系列专场音乐会,在中国音乐学院附中、中国戏曲学院附中、南京艺术学院、中国海洋大学等院校开展专题讲座。曾携手张国勇、林大叶、彭家鹏、刘沙等著名指挥家,与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苏州民族乐团、青岛交响乐团、河北交响乐团合作,在国家大剧院、青岛大剧院、苏州民族乐团音乐厅等地成功演绎了扬琴协奏曲《狂想曲》《凤点头》等作品。2022年7月分别在山东泰安、青岛、潍坊三个城市举办“璇音回响”扬琴专场音乐会,获得圆满成功。

  室内乐重奏方面涉猎广泛,参加北京“梅纽因青少年小提琴国际比赛开幕式音乐会”和北京现代音乐节“太阳之王——知名作曲家室内乐重奏专场音乐会”,皆演奏匈牙利大扬琴;随北京现代室内乐团赴德国、丹麦、奥地利、韩国演出民族室内乐现代作品专场。2019年创建中央音乐学院“回响”扬琴室内乐团。

  在扬琴伴奏领域成绩突出,除了长期与拉弦乐、吹管乐的诸多名家合作外,作为扬琴艺术指导,为历届金钟奖、文华奖、cctv等重大赛事的选手助力并获得最高奖项。2019年在中央音乐学院开设《伴奏与即兴伴奏能力训练》课程,课程中编创的乐谱被广泛使用。

  曾参与录制《扬琴弹奏基础程》《中国扬琴基本曲集》教材,发表论文《从〈双阕〉谈当代‘新潮’扬琴作品及其演奏》、《点线相间 丝丝入扣——对扬琴协奏曲〈狂想曲〉演奏技法的探讨》等,出版《刘音璇硕士毕业音乐会》《璇音回响》等专辑。在长期的教学中注重内外兼修以及课堂与舞台相结合,所授学生在国内外重大赛事中成绩优异,本人多次获得赛事给予的“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在专辑发行后,北京环球音像特派员关永琪与刘音璇老师在北京环球音像的“支声”演播室进行了面对面采访,聊起了他发表的个人专辑《璇音回响》以及关于扬琴系统化教学等方面的独特见解。




  “支声(Heterophony)”是北京环球音像旗下艺术品牌,包括音乐家专访、讲座、直播、短视频等多个板块。

  “支声”音乐家专访系列,力图从丰富活跃的基点出发与音乐家进行深度对话,用灵动的、有温度的文字记录思想的火花,通过心与心的交流,探寻音乐家的艺术理念,发掘和记录音乐背后的故事。

  千帆过尽少年回

  “扬琴演奏家刘音璇专访”

  Interview with Liu Yinxuan

  刘音璇:LYX

  北京环球音像:BJHQYX

  BJHQYX:刘老师可以给听众们介绍一下这张专辑吗?

  LYX:这张专辑其实从2018年就已经开始录制。录制专辑的初衷,我是想能出版一些在扬琴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耳熟能详的,并非是特别高难度的独奏作品。涉及到的作曲家能够广泛一些,地域性、风格性明显一些。比如说专辑中的传统风格作品《将军令》,是扬琴比较有代表性的四川曲牌;《节日的天山》《春到清江》《美丽的非洲》是比较早期的创作作品;近现代作品选择了黄河老师的《离骚》《天山诗画》,也是学习扬琴的同学们都非常喜欢且常练的作品。我想通过这张专辑跟大家分享我个人对于作品的理解和处理。

  BJHQYX:我关注到您在今年7月的“璇音回响”扬琴系列专场音乐会中,与同名专辑同样使用《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作为其中一首曲目。您是怎样考虑的呢?这首曲子对您来说有什么重要意义吗?

  LYX:第一,是因为我非常喜欢这首作品,它是我小时候学琴的第一首独奏作品,记忆犹新。第二,大家都知道这首作品表达了老百姓对红军深厚的热爱和美好的情谊,是一首阳光又充满希望的作品,寓意深远。在我的音乐会中常用的原因是希望让更多的孩子们感受其中的内涵。这首作品在专辑中是以独奏的形式展现的,而在音乐会中,我把它改编成了扬琴三重奏,使音乐更加饱满,富有感染力。



  2021年10月15日国家大剧院,与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合作演出


  BJHQYX:为什么选择《璇音回响》作为专辑的名称呢?

  LYX:经过反复斟酌,我将专辑和音乐会的标题定为这个名字,是时刻提醒自己在母校任教期间要不懈努力,为扬琴专业教学与发展发挥自己的能量,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就全国民乐的发展来看,像古筝、二胡、琵琶这些乐器可能没有缺失的地方。也就是说,你到了一个地方,可能学习这种乐器的人不多,但不一定是“零”。然而,扬琴还有“零”的地方。今年的巡演也让我意识到,全国还有很多地方没有扬琴的学生考入我校,有很多地方都没有扬琴的声音,希望我辈的努力可以将扬琴在全国的发展空白“清零”。

  BJHQYX:扬琴是一件扎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乐器,在很多传统演奏形式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像专辑中的《将军令》,原先就是“四川扬琴”的开场音乐。同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扬琴新作品也有着很大的发展,您在演奏这种不同风格的乐曲时,对于技法和音乐表达有怎样的看法呢?

  LYX:关于《将军令》这类传统作品中涉及到的扬琴演奏技法和像扬琴里程碑式的现代作品《双阙》中涉及到的传统演奏技法,其实中间所呈现的音乐风格是完全不同的。比如说扬琴最有代表性的演奏手法就是“颤竹”。什么叫“颤竹”?最早也叫“弹轮儿”,因为扬琴的演奏工具“琴竹”是用竹子做的。国外也有扬琴,但是国外扬琴的演奏工具全都是木制的,没有弹性。中国扬琴最有特点的就是琴竹,它自身有弹性,使一下劲儿它可以很快地颤动。所以我们的演奏技法中,最有代表性的就叫“弹轮儿”或“颤竹”。在传统作品《将军令》里面就有大量的运用,像“左颤竹”“双颤竹”,这是传统作品中对这种演奏技法的传承。我认为所有学习扬琴演奏的人都应该会我们的“独门绝技”。扬琴是世界性的乐器,中国的叫扬琴,到了匈牙利叫钦巴龙,到了波斯就是桑图尔,名称不同。但是中国扬琴最有特点,这就是我们自己的东西,应该把我们自己最有特点的东西运用好,并且传承下去。

  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双阙》创作于1984年,从风格上来讲已经过去近40年了,但从创作手法上来说,现在听它仍然是一部现代派作品。一般来说,一部作品能给你留下很深印象,可能在这个作品当中的主导部分是旋律,那么《双阙》有两个开辟性的举措。第一个是扬琴与二胡的合作,在传统概念和传统形式上,扬琴跟二胡在一起就是扬琴给二胡伴奏。但《双阙》是一部扬琴与二胡的重奏作品,他们占的比例和分量以及演奏技术的难度不相上下。第二个是把中国扬琴所有的传统演奏技法都在这部现代作品里呈现出来,产生了传统技法最新的一种音色、音响效果,也是这部作品最有特点的地方。所以在这部作品中,旋律并非主导,节奏和音响才是这个作品的灵魂。这就是我觉得中国扬琴风格和传统演奏技法上在不同作品中的不同呈现。



  2021年7月23日青岛人民会堂,刘音璇携手刘沙指挥与青岛交响乐团合作演出《狂想曲》


  BJHQYX:您提到,扬琴是世界性的乐器,传入中国后经过汉化和改良,中国扬琴发展成为东方独树一帜的重要支流。除了像“颤竹”这种传统技法外,您认为中国扬琴还有哪些独具特色的韵味表达?

  LYX:其实很多国家地区没有像我国一样,把扬琴作为一个事业来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训练和培养。中国扬琴近些年进行了诸多改良,从乐器形制到作品,包括演出形式等方面,都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作品亦如是,一件乐器的发展离不开作曲家的挖掘。就拿《双阙》来说,同样的演奏技法作曲家拿过去以后用他的想法进行新的呈现,最终的音响效果就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关于扬琴常用的演奏技法,除了我刚才说的最有代表性和民族化特征的“颤竹”,中国扬琴还有很多独有的表达。比如说“拨弦”“反竹”等。一般正常演奏是竹头朝下的,竹头包着气门芯,我们也管它叫“皮子”,可以让声音比较厚实圆润。根据乐曲的特殊需求,有时候会使用“反竹”,就是把竹头反过来用竹子直接触碰琴弦,出现清脆透亮的“反竹”音色。其实还有很多传统技法也都是中国特有的,都跟演奏工具的特性有关。像“颤竹”还分好几种,有左手的颤竹、右手的颤竹、双颤竹,还有“滑颤”(颤的时候,手在上下移动进行上滑颤和下滑颤),这些都是中国扬琴演奏技巧上的特点。


         


  BJHQYX:您在中央音乐学院开设了《伴奏与即兴伴奏能力训练》课程,开设这门课的起因是什么呢?

  LYX:关于开这门课的起因,我想稍微多说一点。据我所知,目前全国应该没有人在民乐里开过这门课。我觉得跟我的成长经历有很大关系。我从小除了在扬琴专业独奏领域发展,在伴奏和重奏方面也受到了很多训练,也得到了很多的演出机会。经过了长期的实践。我从初一进校就开始为其他民乐伴奏,比如板胡、二胡、笛子、唢呐、笙......几乎能合作的所有乐器都进行了尝试。我认为受益之处在于,期末考试给同学伴奏时,他的主科老师就会来听,几乎现在系里所有管乐、弦乐专业的大部分老师都听过我为其他民乐合伴奏。每位专家在听伴奏时,都会给我讲他的认知、他对音乐的理解以及不同的角度。我在这么多“大师课”中收获良多,专家们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就对我有很深的启发,在潜移默化间影响着我对音乐的认知。

  所以我再回到学校任教后,发现对于伴奏、重奏的机会和训练都非常少,于是就开始关注这一方面,因为我在这方面受益很深。开设这门课我是动了脑筋的。原本是要做“扬琴伴奏”课程,但后来一想,只有扬琴的同学来选这个课的话,我们没有支撑,给谁伴奏?我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这门课,能尽可能地把可以合作的乐器都吸引来,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平台和实践的机会,让大家在一起学习,合作。

  BJHQYX:所以您认为每一位扬琴演奏者都应该掌握伴奏技能?

  LYX:应该!学扬琴不能只会独奏,伴奏的能力也同样重要。以前,扬琴专业的大部分学生都可以伴奏,但现在大家可能更关注独奏,很多学生完全不会伴奏,我觉得还是应该锻炼的。



  中国音乐学院附中2021国乐学科特邀专家讲座


  BJHQYX:那在这门课上您对于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有着怎样的设计?

  LYX:因为没有任何的借鉴和参考,课程完全是凭我在开这门课之后的思考以及不断积累的经验来设计的。到现在已经开了两三年了,除了中间疫情线上课的一段时间虽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作为实践课还是比较为难的。通过现场教学的经验积累,现在的形式是开学选课后我会统计选课的15位同学都是什么乐器,然后每一个人都报一首曲目,根据曲目和乐器思考一种伴奏形式,最后进行人员的分配。在我的课上,每个人都会当两个角色,一个是主奏,一个是伴奏,这是摸索出来的。结课的成果一般以音乐会的形式来呈现,先对一学期的排练结果进行考查,考完试以后我觉得呈现的非常优秀的会在固定场所举办一场小型的公益音乐会,和社会接轨,为同学多创造一个直接实践和展示的机会。

  我最欣慰的成果就是有一些原先没有这种伴奏形式的作品在课上进行开发,整理出新的伴奏乐谱,经过实践调整把它定下来,最终产生出一个新的形式。这门课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课程让同学们真正地体验到这种重要的经历。



  2021年8月1日深圳音乐厅,“回响”扬琴专场音乐会


  BJHQYX:伴奏会涉及到视谱视奏问题,现在对于这方面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您认为应该如何锻炼视奏能力?

  LYX:我认为,视奏和视谱的要点有2个,一个是根基,一个是熟练度。我从小看简谱,可以拿到谱子直接视奏。但是看五线谱稍晚一些,考学前才上了视唱课,那时不像现在的小朋友们3、4岁就学钢琴,我们没有那么好的条件。我现在对自己的五线谱视奏都没有那么满意,这就是根基的重要性。现在,扬琴是双谱制,只会五线谱不认简谱肯定不行,只认简谱对五线谱反应迟钝也不行。所以在双谱制的情况下需要同时训练,越早练习越好。

  我们平时独奏的习惯是这曲子背下来以后就闭着眼睛练习,很少看谱了。视奏要天天看才能保持熟悉度。所以我有一段时间练视奏,就拿一本儿五线谱的乐谱,比如说一本重奏书有五件乐器的总谱,我不管是什么乐器的谱子,就一行一行地往下看,完全没有规律,直接练习自己对五线谱的反应。这就是一种后天的训练,我练了一个月后,视奏的速度就快了很多。并且,像扬琴、古筝这类乐器的视奏会更难一些,因为我们是双声部得看总谱,所以要求会更高一点。如果前期没有得到早期的开发,后期的坚持和每天不断的训练也很重要。




  BJHQYX:您作为扬琴艺术指导,曾助力众多选手获得“金钟奖”“文化奖”“CCTV中国器乐电视大赛”等重大比赛的最高奖。在准备比赛的时候,您对参赛选手有哪些建议?

  LYX:第一,平时的积累很重要。因为这些大赛涉猎的曲目比较多,很多参赛选手难在曲目量上。如果一看这次比赛的曲目我都没怎么练过,那只能放弃或者去打酱油了。不能为了参加比赛而练一些曲目,也不能学过了一个作品就扔了我们是搞专业的,要时不时地巩固复习,日积月累。第二,就是心态,内心要平稳强大。能去参赛的就有一定实力,就有激烈的竞争。很多人练的时候能够稳定发挥,一到现场就失常了。心态是一种自我调节能力,真正到了比赛的时候,从内到外的一个调整是很关键的。怎么能让自己放松,把平时练琴的水平发挥出来是非常重要的。

  虽然我自己参赛不多,但是我希望看到学生们能够在比赛中表现出色。很多学生特别努力,最后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其实这也是一种成长,不应该一次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就气馁。长期的历练也是一种锻炼,舞台上的强大是靠日积月累展现出来的,多多练习,多多参与。

  BJHQYX:确实,享受的过程更重要。

  LYX:对,我研究生毕业前不知道什么是紧张。但后来,当角色身份从学生变成老师之后就不一样了,压力会大一些。为什么呢?学生是可以犯错的,但老师可能是不允许犯错的,压力反而束缚了自己。我练琴的时候对自己要求还是很苛刻的,但我觉得能把练琴的水平完全在台上展现出来的话也是很好的。



  中国扬琴演奏艺术鉴赏讲座


  BJHQYX:少儿学扬琴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事情?

  LYX:关于少儿教学方面,走过这么多地方,做了很多公益活动和考察,我自己也手把手教初学的小孩还有我的女儿,我思考了两点。第一,不能失去专业性。从练习的方法、内容、目标要按照专业的标准去学。简单来说就是练什么?怎么练?练成什么样?要有一条清晰的练琴脉络。第二,不能失去趣味性。很多人说打好基础要多练基本功,练基本功小孩儿就会烦。但是我教的小孩8个月内都没学过曲子,也没让他们觉得枯燥,还会很有兴趣地去练习。这个很重要,要更加专业化、系统化,还要保持兴趣,依靠学生老师共同努力。第三,坚持动脑,数量和质量同步。学乐器开发智力,但是光练手不动脑开发不了,要不停地思考,老师要常引导。

  BJHQYX:那您还会用比较传统的口传心授的方式教学吗?

  LYX:不是了。我一直在积累一套自己的教学方式,希望能从一碰扬琴到学明白扬琴,可以有一套完整的体系。我目前在计这部分内容,等到能真的有一定成果之后,再呈现给大家。

  BJHQYX:对于家长陪孩子一起学习的方式,您是如何看待的?

  LYX:小一点的孩子还是需要的,真正能坐在那里练2个小时还不动的还是少数情况,这就需要家长的监督和陪伴了。

  BJHQYX:您心中的生活美学是什么样的?如何克服内卷和焦虑?

  LYX:我是一个非常积极乐观、正能量的人,生活也比较简单规律,包括对于学生的引导也希望他们能够非常阳光。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勇往直前,安排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对于望尘莫及的事情看开点,淡然处之。

  我喜欢运动,上学的时候打篮球,当然受伤很惨烈,后来改成羽毛球,已经坚持17年了。这是我的一个出口,一周不运动2次的话,可能状态就没有那么好。再加上我们经常开音乐会,压力其实很大,在舞台上一个半小时全神贯注,一秒钟都不能走神。在这种强压的状态下,没有宣泄的渠道肯定不行。学生时代是一段特别好的时光,我给同学们的建议是,如果遇到迷茫、挫折等负面情绪时,要勇敢地和周围同学多聊天,多交流,千万不要钻牛角尖,其实聊一聊会发现,问题并没有你想象得那么严重。




  专访整理完成于2022年11月29日(星期二)

  采访/撰稿:关永琪

  监制:陈芷茵、关永琪


  刘音璇《璇音回响》已上线北京环球音像出版有限公司微店,欢迎大家长按二维码跳转选购!

  如果您有任何关于出版与全球数字发行的想法和问题,欢迎致电垂询!我们将用专业和热情为您搭建专属制作团队,针对您的实际情况,提供优质且个性化的出版、发行、宣传等服务!

  实体出版与全球数字发行咨询:

  白老师13436997375  

  陈老师18813755163

  旷老师13146339097 

  

  编辑  :邸思木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