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清风送爽,鲍家街43号,硕果飘香,最美时节的校园,正静静迎来央音学子的到来。久别重逢,欢迎回家。 (点击跳转官微查看视频)
经过紧锣密鼓的抢修和准备,崭新的教学大楼和美丽的校园终于迎来了同学们的到来。为了此次学生返校工作,校领导高度重视,多次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论证方案、实施演练。在同学们返程前,辅导员老师们一次次摸排信息、叮咛嘱咐,将学校的关心传递给每一位计划启程的同学。




学校精心安排了由教职员工、青年教师组成的“央音志愿者服务队”,一早出发前往机场、车站。一辆辆宽敞干净的大巴车安静的等候,一个个印有“中央音乐学院”字样的接站牌闪耀着光芒。发自内心的微笑、充满耐心的引导,教职工志愿者们贴心的服务,让每一位到京的同学都感受到秋日里的温暖。
(点击跳转官微查看视频)








进入校园后,映入眼帘的是“欢迎同学们回家”的横幅,学校志愿者队伍帮助同学们核验信息、做核酸、搬运行李。入住学生宿舍后,每层都有层长老师进行服务和保障,美味可口的饭菜早已配送到每间宿舍。





总有一种信念萦绕心间
总有一种感动流淌心田
这是同为央音人的久别重逢
这是贵为师生情谊的双向奔赴
欢迎同学们回家!
同学们的话……
盼望着,盼望着,回家的日子到了。
回到家的温暖,是接站老师们手中写着“中央音乐学院”的接站牌;是回到宿舍后宿管老师递过来的热腾腾的盒饭。在全国疫情较为严峻的当下,组织学生返校不知道有多少困难,而学校的老师们始终在尽自己所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我看到了学校的决心,老师们的真心,也期待着疫情早些过去,我们能够用更好的成绩不负这决心,这真心!
——民乐系 本科三年级 刘雯睿
疫情之下的返校,是非常难忘的。
启程前,是辅导员老师们千叮咛万嘱咐;抵达后,是接站老师翘首以盼的等候。我们有接站的大巴车、有核酸宿舍楼内采样、有送餐进宿舍……为了让我们能回学校这个“家”,为了让我们的学习能够重回线下,全校的老师们付出了太多。
当在返校大巴上看到熟悉的校徽,熟悉的楼宇,彼时的回忆涌上心头,王府的欢笑、综合楼的乐声……期待着校园里与大家的相聚!
——音乐学系 本科五年级 孙金田
从机场出来,一下子就看到了带着“中央音乐学院”的接站牌子,瞬间就感受到了满满的安全感。学校的老师们带着温暖的笑容,细心询问我们每个人的信息,带着我们每个人点对点到达大巴上。下了车之后,经过了学校精心设计的防护关卡,迅速且高效地把我们送到了宿舍。一路回来,看到了太多老师们忙碌的身影,为了所有同学的安全,老师们夜以继日,老师们,您们都辛苦啦!
——音乐教育学院 本科三年级 王格谨
今天是我踏⼊⼤学的第⼀天,这⼀切对我来说既熟悉⼜新鲜。央⾳的⽼师们就像我们的⻓辈⼀样关⼼我们,从我们上⻜机到落地再到进学校,都有⽼师⾮常细致的保障我们的安全,让我们真正的感受到家的温暖。进⼊学校宿舍的⼤⻔后,有许多志愿者在忙忙碌碌的帮着我们消毒、提⾏李。⼗分耐⼼的跟我们讲解相关注意事项,并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对我们给予帮助。我⾮常⾃豪我能到中央⾳乐学院进⾏学习深造,遇见这么好的⽼师和同学。祝愿我们有⼀个美好的四年!央⾳永远是我们的家。
——钢琴系 本科一年级 林晓乐
怀着满腔的热忱,我终于于十月踏入了中央音乐学院的殿堂,开启了期待已久的研究生生活。在这美好的开学季,本应奔赴学校的我们因为疫情只能在线上相聚。在为时两个月的网课生活中、在老师们无微不至关注我们的身心健康中、在充实而充满新鲜感的课堂中,我充分感受到身为央音学子的踏实和幸福。
愿接下来的三年里,我们都能继续以央音人的身份不断精进自身,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闪闪发光。
——管弦系 硕士一年级 匡佳怡
在阔别了一个漫长的夏天之后,再会熟悉的街巷、楼宇和人,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在心间。
走出车站,接站老师们细心地测温、核对名单,“家”已经近了——他们贴心的微笑告诉我们。当大巴车缓缓驶入新文化街,我们在老师和志愿者们的热情帮助下走进宿舍,这里的一切都如此亲切、如此熟悉。才收拾妥当,丰富的晚餐就送到了门前,看着手机里老师们无微不至的关心与叮咛,我感到无比的幸福与安心。
深秋,我们终于可以告别思念,在央音这个大家庭里重逢,为此感谢所有老师们的付出,您们辛苦啦!
——声乐歌剧系 本科三年级 陈胡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