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落幕2022年“美国金色古典音乐国际比赛”中,我校附中初二年级大提琴专业陈徵兼(William Chen)同学经过激烈的角逐,在众多参赛国家选手中脱颖而出,夺得13-15岁组一等奖,并受邀于2022年12月,前往美国卡内基音乐厅参加获奖者音乐会。同时,在2022年“加拿大皇家之声国际音乐比赛”中,陈徵兼同学再获大提琴13-14高阶组协奏曲比赛一等奖,受邀于今冬前往加拿大蒙特利尔和多伦多参加获奖演出。杨一晨老师、朱牧教授在两项比赛种荣获最佳指导教师奖。
美国纽约金色古典音乐国际比赛(“Golden Classical Music Award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获奖证书

最佳指导教师证书
比赛介绍

“美国纽约金色古典音乐国际比赛”(“Golden Classical Music Award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与欧洲著名的国际音乐比赛“Grand Prize Virtuoso”合作,目的是发掘有杰出个性的艺术家,并提供奖项,帮助开展国际职业生涯。
比赛面向各个国家和年龄的人开放,吸引到全球多国选手参赛,包括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匈牙利、马来西亚、英国、加拿大、德国、韩国、日本、泰国、新西兰等国家。参赛项目包括:弦乐、钢琴、管乐、室内乐及声乐类别。
受疫情影响,此次比赛改为线上进行,选手需选择本专业经典曲目,可接受的参赛曲目风格为:巴洛克风格、古典、浪漫主义风格或现代主义。各国不同专业的大师根据选手对乐器及曲目的掌握程度,演奏的完整性、音乐性与艺术表现能力进行打分。
加拿大皇家之声国际音乐比赛(Royal Sound Music Competition)


获奖证书

最佳指导教师证书
比赛介绍

总部设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的皇家之声音乐大赛(Royal Sound Music Competition),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广高质量的音乐表演。皇家之声音乐大赛支持不同年龄和专长的音乐家,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对他们成就的认识,提供现场表演平台,帮助青年音乐家在国际舞台上得到认可。该项赛事设定管弦乐各专业与声乐分项比赛,杰出获奖者将获邀前往加拿大多伦多和蒙特利尔演出。

陈徵兼,2008年出生于音乐家庭,5岁开始先后师从于中央音乐学院钟惠与王天阳教授学习钢琴,9岁即通过中央音乐学院海外钢琴考级9级,曾多次在“希望杯”钢琴比赛中取得佳绩。9岁半开始跟随中央音乐学院朱牧教授学大提琴,2021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大提琴专业,师从朱牧教授,杨一晨老师,并持续得到著名华裔大提琴家秦立巍教授指导。
获得2020年美国国际音乐公开赛大提琴比赛青少年精英组的第一名。2020年第三届捷克古斯塔夫·马勒国际大提琴比赛的第IV组第二名。2021年5月第十一届柴可夫斯基青少年音乐大赛中国预选赛大提琴专业A组比赛晋级奖。2021年8月“横琴杯”全国大提琴奏鸣曲比赛少年组第一名,此项比赛以最小年龄取得高一个组别的第一名。2022年“美国金色古典音乐国际比赛”中,获大提琴13-15岁组一等奖。2022年“加拿大皇家之声国际音乐比赛”中,大提琴13-14高阶组协奏曲比赛一等奖。
2021年9月,受邀与东莞清澜交响乐团演出海顿《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2021年10月,作为“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少年天才团”成员,受邀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2021年12月,在北京中山音乐堂,与新乐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大提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题变奏曲》。2022年7月,由著名指挥家姜金一执棒,与山西交响乐团在山西保利大剧院合作演出大提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题协奏曲》,成为该团组建70年历史上,最年轻的特邀大提琴独奏家。
指导教师

杨一晨,大提琴与室内乐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教师、琥珀四重奏大提琴。
杨一晨生于音乐世家,祖父为著名作曲家江文也。杨一晨广泛活跃于国际舞台、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杨一晨曾实现中国室内乐领域的历史性突破,获得多项荣誉。今天杨一晨在演奏、教学、研究、写作、编曲、音乐推广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杨一晨在大提琴与室内乐领域获得了多项荣誉。2005年,杨一晨发起创立“琥珀四重奏 Amber Quartet”,2013年他们在“墨尔本亚太国际室内乐比赛”中获得“弦乐四重奏第一名”、“最佳现代作品演奏奖”和“比赛最高奖”,成为首个在国际职业室内乐比赛中获得首奖的中国弦乐四重奏,实现“零的突破”。除此之外杨一晨曾在“中国音乐金钟奖”、“第六届中国大提琴比赛”、“中央音乐学院室内乐比赛”以“及中央音乐学院协奏曲公开赛”等多项音乐赛事中获得金奖或银奖。2015年杨一晨获得了由中央音乐学院校长颁发的“最高荣誉证书”。
作为琥珀四重奏成员,杨一晨广泛活跃于国际舞台,他的演出足迹遍布世界几十个国家的音乐厅,接受了包括世界权威音乐杂志“The Strad”,中国日报、中央电视台、音乐周报、新京报等数十家国内外媒体的专访。今天,琥珀四重奏每年在世界范围内完成超过五十场音乐会,作为中国室内乐领域的代表团体,他们多次完成首脑级国事演出任务,受邀在“波恩贝多芬音乐节”、加拿大“MISQA”弦乐四重奏音乐节等多个世界知名音乐节举办专场音乐会,获得了世界乐坛的高度认可。
作为中央音乐学院教师,杨一晨教授的学生先后在美国先锋音乐比赛、新加坡国际音乐比赛、香港国际弦乐大赛、“蜂鸟音乐比赛”、“晨曦杯”大提琴比赛等多项赛事中获得金奖与银奖。自2016年起,杨一晨受邀担任中央音乐学院“名家室内乐团”大提琴首席、中央音乐学院大提琴考级评委,至今多次在国内音乐比赛中担任评委工作。除此之外杨一晨曾荣获中央音乐学院优秀班主任奖章,率领班级获得“北京市先进班级体”荣誉称号。
杨一晨致力于古典音乐在中国的推广与普及。他作为琥珀四重奏音乐会主讲人,创新性的将舞台与讲台结合,面向大众深入浅出的阐述古典音乐的精神内核。2019年由杨一晨主讲的《听弦乐四重奏·知古典音乐史》系列音乐会实况录像收录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并入选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2020年受邀在中央电视台《音乐公开课》栏目开讲。
在演奏之外,杨一晨热爱编曲、摄影与写作。至今他为琥珀四重奏改编了数十首高难度的音乐小品,这些作品获得了观众的喜爱与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作为摄影爱好者,他在静物摄影与建筑摄影领域有着独特的视角。作为写作者他至今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上发表了上百篇音乐随笔,阅读量突破了百万人次。

朱牧,大提琴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大提琴教授,博士生导师,原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大提琴学科主任。第15届霍英东青年教师奖获得者。先后师从胡国尧、宋涛教授。1989-2002年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在中央音乐学院附小、附中及管弦系本科的学习。同时,在罗斯特洛波维奇、米沙·麦斯基和B. Greenhouse的大师班学习。2002年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2005年考入德国柏林音乐学院,师从Stephan Forck教授,2007年以全优的成绩圆满获得硕士学位。同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德累斯顿音乐学院,师从Wolfgang Emanuel Schmidt教授,于2010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德国音乐最高学历一演奏家(博士)学位。
朱牧教授多次在中国、德国、荷兰、意大利、捷克、加拿大、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举办独奏与室内乐音乐会:2007年应邀参加瑞典Nordica室内乐团音乐会;2008年在韩国首尔举办室内乐新作品专场音乐会;2009年作为独奏家与著名指挥家吕嘉、尼克.史密斯等合作举办音乐会;2010年赴荷兰参加阿姆斯特丹双年大提琴节、并在德国柏林、德累斯顿举办独奏音乐会。1998、1999年随亚洲青年管弦乐团赴欧洲、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地巡回演出;2001年经指挥大师迪图瓦亲自挑选参加日本太平洋音乐节,并担任太平洋音乐节管弦乐团大提琴声部首席;2002、2003年再度应邀赴日本参加太平洋音乐节;2003、2004年参加德国Schleswig-Holstein音乐节,与著名指挥家埃申巴赫、杰捷耶夫、小泽征尔、库特·马祖尔等合作演出。回国后应邀参加了2009年世界华人节日乐团在国家大剧院举办的音乐会;2010年海峡爱乐乐团在两岸举办的巡回音乐会;2010年亚太联合交响乐团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的音乐会,与吕嘉、谭盾合作演出。朱牧教授曾多次获奖:中央音乐学院第四届大提琴比赛第一名、第四届全国大提琴比赛重奏组第一名、2006德国拜罗伊特国际比赛中获奖等。其多次担任乐团大提琴声部首席:中国少年交响乐团、中国青年交响乐团及柏林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大提琴声部首席等,且随乐团在柏林爱乐大厅以及柏林音乐厅举办音乐会。
此外,朱牧教授积极推广现代音乐,多次在北京现代音乐节、中央音乐学院室内乐音乐节以及美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举办新作品专场音乐会,并多次参与了211室内乐推广工程资助项目的唱片录制工作。2014年加入香港新音乐团。2017年发行了独奏专辑《20世纪大提琴作品》。
教学工作方面,朱牧教授曾应邀在美国TCU国际大提琴艺术节、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新加坡杨秀桃音乐学院及广州星海音乐学院讲学,多次担任国内重要音乐赛事评委。其学生多次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得重要奖项:学生逄柏获得第六届全国大提琴比赛少年组第二名。学生娜米萨·孙获得第十届柴可夫斯基青少年国际音乐比赛第二名,并于2018获得克努谢维茨基国际大提琴比赛青年组金奖。2011年被北京市教委评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15年获得莫斯科第12届国际青少年弦乐音乐家比赛优秀指导教师奖,同年,首张专辑《早期大提琴奏鸣曲》由德国Nightberrv唱片公司出版并在全球发行。
在此,向获奖学生及指导教师表示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