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听见回声,来自山谷和心间;
以寂寞的镰刀收割空旷的灵魂;
不断地重复决绝,又重复幸福;
终有绿洲摇曳在沙漠;
我相信自己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
不凋不败,妖冶如火;
承受心跳的负荷和呼吸的累赘;
乐此不疲!
这首诗出自印度诗人泰戈尔所作《飞鸟集》,优美含蓄地表达了生命要像夏季的花朵那般绚烂夺目,努力盛开。
驻足于音乐家的行列中,勃拉姆斯正是音乐史上一朵璀璨的夏日之花。在浪漫主义风行时期作为德国古典主义作曲家的“最后一人”,他背负着19世纪后半叶复杂而沉重的时代重荷,开始了不凡的创作生涯。将严谨的古典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气息的融合,听来如甘泉般滋润心灵,又渗透出晚年落寞的忧郁。音乐主题有着明显的对比,宽广的旋律把他炽热的心包裹起来,透过音符表达音乐的情感。
2023年是勃拉姆斯190周年诞辰,怀着这样的想法与情愫,我校中提琴副教授曹飞与管弦系钢琴艺术指导教研室副教授吴琼共同演绎录制的专辑《Brahms Sonatas for Viola and Piano (勃拉姆斯中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由中央音乐学院北京环球音像出版有限公司正式出版并全球数字发行。
北京环球音像出版有限公司创立于1993年,隶属中央音乐学院,前身为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现任社长为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张帅教授。公司成功地打造了众多代表中国音乐界最高学术成就的音像作品。
自2022年始,北京环球音像在继续深耕实体唱片出版领域的同时,开辟了版权代理、全球数字发行、艺术家经纪与多品牌运营等新的战略领域,力行契合时代需求的传播理念,实现传统音像出版发行与数字出版发行同步,为中央音乐学院优秀教师学术成果的转化,开辟一个全新而强有力的平台,也为国内各大院校、机构、乐团及音乐家打造一个面向全世界交流的平台,以实体专辑+全球数字发行的方式,将高品质的音乐内容展现给全世界,传播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
中提琴演奏家曹飞、钢琴家吴琼与北京环球音像决定在围绕音乐艺术作品产出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其系列作品作为北京环球音像转型后推出的专辑,备受瞩目!目前专辑已上线华为音乐、TME旗下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Apple Music、Spotify、Amazon Music、KKBox、My Music、Friday Music 、YouTube等全球各大音乐平台。欢迎前往以上聆听专辑!

曹飞,中央音乐学院中提琴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爱乐乐团中提琴客座副首席,中提琴博士在读。
作为中提琴演奏家,曹飞致力于通过演奏大量中提琴作品传播中提琴的艺术魅力。自2008年起,曹飞定期举办“中提琴系列音乐会”。以其精湛的技艺及激情四射的诠释,被海内外媒体称赞为“最具激情和最具表现力”的中提琴演奏家。2013年10月,曹飞应邀参加第十六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担任潘德列茨基中提琴协奏曲的独奏。这是该作的中国首演,由潘德列茨基大师亲自执棒,中国交响乐团共同协奏,曹飞娴熟的技巧和自然流畅的音乐表现力得到了潘德列茨基的高度评价和赞扬。此外,她还经常受邀与国内知名交响乐团合作演出独奏和重奏音乐会,并与诸多世界著名音乐大师和室内乐团合作演出,包括大提琴家米沙·麦斯基、小提琴家林昭亮、美国ESSEX四重奏、拉赫玛尼诺夫三重奏等。曹飞的演出足迹遍布多个国家和地区,出访过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法国、卢森堡、比利时、埃及、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2015年,曹飞出版发行专辑《中提琴与钢琴奏鸣曲集》,其中收录了近现代两首最为著名的中提琴奏鸣曲。2021年,出版发行了勃拉姆斯室内乐作品系列之《中提琴与钢琴二重奏专辑》。2022年的室内乐系列之《钢琴四重奏专辑》已完成录制,静待发行。
曹飞是从附小四年级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经历附中、大学到留校工作,成为中央音乐学院完全自主培养的专业人才,怀着对母校深厚的感情和寄望,2021年选择继续攻读中提琴博士,一方面为了继续丰富完善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造诣上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未来更好地在教学质量上回馈学校。

吴琼,合作钢琴家。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钢琴艺术指导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8年中央电视台“鄂尔多斯杯CCTV钢琴小提琴大赛”官方钢琴艺术指导;2011年中央电视台“钢琴小提琴大赛”官方钢琴艺术指导;2012年“北京梅纽因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比赛”官方钢琴艺术指导;2012年“首届成都光亚国际小提琴大赛”官方钢琴艺术指导;2012年国家文化部主办“文华艺术院校奖—第十届全国青少年小提琴比赛”官方钢琴艺术指导;2013年“第二届成都光亚国际小提琴大赛”官方钢琴艺术指导;2013年第六届“中央音乐学院·国际中提琴艺术节”官方钢琴艺术指导;2014年“第三届成都光亚国际小提琴大赛”官方钢琴艺术指导。
吴琼出生在音乐之家,4岁起在母亲的指导下接受钢琴启蒙教育。1994年起先后师承钢琴演奏家、钢琴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姚世真教授和钢琴演奏家、钢琴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谢华珍教授。1998年起,吴琼在国内外多个城市进行交流演出及专场独奏音乐会,至今各类型音乐会已几百场。丰富的独奏、伴奏以及与乐队合作的经历,赋予了她成熟的曲目理解及独特的演奏技巧。她的乐感突出、个性鲜明,具有不同于常人的流畅和自然演奏风格,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准确地传达出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境。
2013年获“第二届中央音乐学院莫扎特国际单簧管比赛”最佳钢琴伴奏奖;2014年获得“第8届俄罗斯‘音乐海参崴’国际青年音乐家比赛”最佳钢琴艺术指导奖;2015年获得"第十一届全国青少年小提琴比赛"优秀钢琴艺术指导奖;2005年为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出版的《意大利歌曲专辑》作钢琴伴奏,录制了32首意大利艺术歌曲;2011年应邀参加当代中国室内乐单簧管作品集《阿含》的录制;2015年5月与中提琴演奏家曹飞合作并出版发行了《1919中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专辑;2021年与中提琴演奏家曹飞合作并出版发行了《勃拉姆斯钢琴与中提琴奏鸣曲》专辑。
2009年,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了专著(第二作者)《钢琴艺术大百科》;2015年,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从零学音乐入门丛书——《从零起步学音乐欣赏》。
在专辑发行后,北京环球音像特派员郝梦琪采访了曹飞和吴琼老师,围绕本次系列作品,以及对勃拉姆斯中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展开深度访谈。未来更多精彩内容也将在“支声”中陆续推出!

“支声(Heterophony)”是北京环球音像旗下艺术品牌,包括音乐家专访、讲座、直播、短视频等多个板块。
“支声”音乐家专访系列,力图从丰富活跃的基点出发与音乐家进行深度对话,用灵动的、有温度的文字记录思想的火花,通过心与心的交流,探寻音乐家的艺术理念,发掘和记录音乐背后的故事。

在古典与浪漫的交织中品味勃拉姆斯
“中提琴家曹飞&钢琴家吴琼专访”
Interview with Cao Fei&Wu Qiong
曹飞:CF
吴琼:WQ
北京环球音像:BJHQYX
BJHQYX:请问是何种契机促使二位老师合作录制的这张专辑呢?
CF:最早与吴老师合作勃拉姆斯是在2011年左右。在这过程当中,我拉过很多次,吴老师也跟不同的演奏者合作过很多次。我们两个人在这十年中也产生过录制这两首作品的想法,但当时太年轻了,我们都觉得还不能够充分地表达这首作品的厚重感和它的音乐内涵,所以一直推迟。直到2021年,我们觉得好像有一些灵感了,可以借着勃拉姆斯的作品去表达和寻找我们心中的音乐,就决定试试吧!
WQ:曹老师是我常年的合作者,我俩从认识到现在,对于这首曲子先后排练、演出了很多次。在观念上我们是一致的,会觉得当时的我们可能还不能完全充分地去表达自己想做的事情。

2013年12月第一次合作勃拉姆斯中提琴与钢琴奏鸣曲
BJHQYX:音乐合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遇到一位优秀的合作者,更是可遇而不可求。两位老师在配合时,有没有因为一方突然带来的演奏上的惊喜,从而迸发出新的灵感,并进行改变和创新呢?可以大家分享一下排练过程中有趣的事情吗?
CF:惊喜肯定是有的,惊吓也是有的。我们会因为突然的变化而引起激烈的争吵,本来是一个喜悦的开头,会突然升级成争论,然后再升级成为争吵,甚至在琴房排练争吵的过程当中,学生临时进来有事情找我,把学生吓跑了。
WQ:在整个排练的心路历程中,其实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容易。但是火花可能也是因为争吵之后才激发出来,惊喜和惊吓对我们来说都是好的。好的合作者确实是可遇不可求的,不仅是要能力强,而且更要合拍,这个是很不容易的。虽然时常有惊吓,但是都能商量解决,曹老师这一点就做得很好,她经常能想到一个折中的办法,同时满足我们两个人的不同观点。
CF:大家都有很多个性,越好的演奏者越会有自己的习惯,就像我们的生活习惯一样。可能是因为我们合作相处的时间长了,朋友的关系更近了,有一些比较直白的想法就不再客套,而是直接表达出来。因为我们在平时的现场演奏要顾及很多事情,比如音乐完整性、现场的效果情绪、场地、受众观众等,会根据演出的现场情况来进行变化。而曲目演奏的风格,在学术上有一些约束,不能很随意、由衷地去表现我们心中的音乐。特别是当老师更要强调学术规范,要给学生们以示范的角度去演奏。所以我们这次出专辑也是想在学术的基础上,让自己的演奏有所突破。

BJHQYX:请问吴老师,我们知道演奏家要想演奏好一首乐曲,要练习和演绎上千遍。您如何看待重复的技法训练与充满新鲜感的艺术创造之间的关系呢?
WQ:这个问题我好像还挺有发言权的。从2009年工作开始,仅这次专辑中的两首作品,可能就弹了近千遍。因为这是中提琴的经典曲目之一,也是老师、学生、国外专家的首选曲目,所以我经历了各种磨练。但每一次演奏对我来说都是完全不同的体验。首先,合作者的变化会带给我很多影响。其次,从训练和最后音乐呈现来说,勃拉姆斯这套曲子的内容和结构是比较复杂的,即使我已经弹了成千上万遍了,也永远都可以挖掘出完全不一样的、近乎惊喜的新东西。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是在找细节,找还有什么是之前没有被发现和注意到的,思考还能做出什么样的音乐处理,然后再去考虑我的合作者还有什么变化的余地。它一定不能是千篇一律的练习,而是一个“分析—呈现—变化”的过程。技术支撑音乐,我们所有的训练都在支撑“你到底想通过音乐表达什么”。这件事情就很有意思了,练习五年的时候弹成这样,十年以后我又有了新的版本,我们可能在六十岁的时候会再录一遍。
CF:对,我们相约过一段时间还会再重新录这首,因为随着年龄、心境的变化和不断地分析,可以提炼出新的内容。

2023年5月5日音乐会合照
BJHQYX:伴随艺术教育在国内的蓬勃发展,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请问曹老师,您觉得对于琴童来说合奏训练重要吗?什么阶段可以开始合奏训练呢?
CF:非常重要!我觉得在最初接触、学习音乐的时候,就应该有简单的合作形式参与进来。对于初学音乐的人来说,应该首先建立的是他们的音乐感觉。我们现在很多初级教材,包括少儿、幼儿的初学教材,都编写了简单的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形式,就是为了让他们多维立体的感受音乐。国外的合奏训练是非常早的,他们可能在专业程度没有很高的时候,合作意识就已经很成熟了。因此,任何时候都可以开始合作训练,但是越早越好。

2016年曹飞与中国少年交响乐团合作演出
BJHQYX:琴童们课上要接受老师的指导,课下练琴的过程也很重要。家长怎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建立好的练琴习惯呢?
WQ:我母亲是我的启蒙老师,她会固定每天16:30到17:30是我的练琴时间,我一边练琴,她一边炒菜,然后在我弹的不对的地方喊一声“错了”,大概就是我小时候的学习经历。所以我相当于每天都在上主课,相当痛苦。那孩子们每周一节的专业课是一定要上的,因为当有个小朋友两周没上课,你会发现不认识他了,完全没办法顾及到以前上课说过的事情,所以一周一节课,我觉得是很必要的一件事。
作为家长,首先要把握好“度”,孩子初学的时候,其实大部分家长都可以跟得上孩子进度。所以可能会有比较操心的父母,盯着孩子说你错了,这个应该是la而不是sol。但这种情况会导致孩子的倦怠,他就不再自主思考了。所以家长最应该做的事情是提示,而不是直接告诉他。其次是可以适当运用奖励手段,孩子确实是很好动、很爱玩儿,需要让他们知道在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如果能在规定练琴时间内很好的完成任务,就可以奖励他玩一会游戏,有奖惩措施孩子会练得非常认真。

BJHQYX:请问您跟北京环球音像的这次合作有什么样的感受?
CF:感觉特别好!特别的温暖!我们可以就做关于录制专辑的事情,剩下的交给你们专业人士来做,让我们觉得很轻松。我跟吴老师也感觉到包括专访在内都是轻松愉快的,是一个有专业度、有亲切感,还能让大家都能够融入的团队。
BJHQYX:您是否可以说一下这次专辑的录音师是谁呢?
CF:我们这张唱片的录音师是中央音乐学院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副教授,电子音乐作曲、音乐录音双专业硕士生导师朱诗家老师。他有点像我们的发小、同学,都是从中央音乐学院附小附中这么上来的。朱诗家老师的专注度和对专业的苛求,让我特别敬佩!他为了在后期制作的时候能够还原音质,在家里也置办了高精尖的设备,并且还会及时的更新换代以适应科技的发展。他一直跟着世界的数字变化脚步去追寻声音。

专辑录制过程
WQ:之前说到合作者的默契是可遇不可求的,录音师跟我们之间也有一种默契,他对声音的审美跟我们演奏者产生共鸣,那这张专辑才是最合适的。朱老师特别温暖,经常鼓励我们,让我们很激动。
CF:对,所以这次我们录制的过程也很快。原来计划是两天,一天一首,结果我们一天就完成了。

专辑录制过程
BJHQYX:录音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值得分享的故事?
CF:这里有一个小插曲。我们有一个朋友是摄影师,邀请他在不影响我们录音的前提下帮我们拍一些花絮。他是拍过专业演奏的摄影师,所以知道我们在现场要注意哪些细节和需要回避的声响。他跟朱老师两个人不认识,他就跟朱老师说了一句“这个话筒能挪一挪吗?”对于录音师来讲,话筒一毫米都不能动。但对于摄影师来讲,最佳的角度被话筒挡住了。朱老师刚开始并没有理会,现场就开始有一点点火药味。后来摄影师在录制过程当中给朱老师拍了一张工作照,休息的时候无意中给朱老师看了,结果俩人一拍即合。这就让我想到了在审美上的“默契”。朱老师看了这张照片以后特别认可他拍照片的审美和角度,说可以在不影响录制的前提下适当地挪话筒。这是一个温暖且有意思的事情。

录音师和摄影师互相欣赏与被欣赏的焦点
BJHQYX:北京环球音像大力开拓全球的全球数字发行为中国音乐家搭建传播中国音乐声音的平台,您们的专辑也在其中。两位老师如何看待北京环球音像提出的通过全球发行,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音乐故事这一句话,又有怎样的期许呢?
CF:新的“环球”温暖而专业,向世界传播中国音乐这件事儿你们已经在做了,我们已经在享受了,在我们非专业的领域替我们去做我们想做的事情。在Apple Music里面,能够看到很多近年甚至是2020年之后在国际上出现的新唱片,都是由年轻的演奏家们录制完成的,录制的相当好,但是并没有很高的知名度。而“环球”做的正是推广、传播这件事,这样可以给更多中国的年轻演奏家展示他们自己的机会。这是一件非常值得做的事情,作为我们演奏者来讲也是很感激的。

采访/撰稿:郝梦琪
审校/版式设计:关永琪
视觉设计:陈芷茵
监制:陈芷茵、关永琪
责任编辑:白羽
曹飞&吴琼共同演绎录制的专辑《Brahms Sonatas for Viola and Piano (勃拉姆斯中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已上线“北京环球音像出版有限公司“微店,欢迎大家长按二维码跳转选购!
北京环球音像出版有限公司创立于1993年,隶属中央音乐学院,前身为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现任社长为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张帅教授。公司倡导坚持符合时代要求的融合媒体出版理念,以人为本,不断创新,成功打造了众多代表中国音乐界最高水准的唱片。
自2022年始,北京环球音像开辟了版权代理、全球数字发行、艺术家经纪与多品牌运营等新的战略领域。
北京环球音像持续对外开放以下板块:
(一)北京环球音像特派员招募。有想要和张帅教授以及北京环球音像的各位同事们一起共事、尝试新想法,参与到专访、讲座、直播等环节,在擅长的领域里发挥创造力的朋友可以留意;
(二)“100张中国原创钢琴曲专辑创作出版计划”(100 Chinese Original Piano Works Albums Publishing Plan),这是北京环球音像在2022年推出的重磅企划,一个面向全球音乐人,特别是国内高等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开展的创作计划,如果你是那个有梦想、有才华的作曲家,欢迎加入这个计划,在这里,你将有机会追随张帅教授学习,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与指导,还有丰富多样的活动等你参与,主题讲座、经验分享会、视频交流会、音乐制作直播教学课程等。在学习过程中,你将在团队的帮助下,完成12首原创钢琴曲作品,并有机会收获北京环球音像为你量身打造的实体个人专辑,进行全球数字发行与宣传。
以上提到的任意板块如果是您感兴趣的,也可以发送您的个人简历或需求到邮箱bjhqyx@126.com,或者在“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我们会尽快回复和联系您,希望北京环球音像这个平台能够使更多的人才发光发亮!
为更好地服务于中央音乐学院及全国范围内的音乐家,北京环球音像于2022年7月创立了2个全新的出版发行系列——“BOB Campaign”和“思华年”。其中,“BOB Campaign”专门面向中央音乐学院入选了“BOB拔尖人才计划”的学生,为其开辟出版发行绿色通道;而“思华年”则面向全球范围内的优秀年轻音乐家,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出版发行服务。
实体出版与全球数字发行咨询:
白老师13436997375
陈老师18813755163
张老师18901192952
旷老师13146339097

供稿:北京环球音像
编辑:张靖璇、吴文婷
责任编辑:刘露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