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2023中国民族音乐传承日系列活动在云南省曲靖市成功举办。
活动由中央音乐学院、云南省委宣传部主办,中央音乐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中国民族音乐)、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中共曲靖市委宣传部、曲靖市文化和旅游局、曲靖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曲靖师范学院承办。
曲靖市位于云南省东部、珠江源头,唐朝设曲州和靖州,故得“曲靖”之名,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孕育了爨文化、铜商文化。传承日举办期间,来自中央音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的师生走入曲靖,通过举办专场音乐会、民间采风调研等形式,深度感受具有云南风俗、曲靖特色的音乐文化,并与当地的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开展交流活动。
开幕式音乐会 尽展民族音乐风华
12月1日晚,2023中国民族音乐传承日开幕式音乐会在曲靖会堂(珠江源大剧院)隆重举行。云南省委宣传部、曲靖市有关领导,中央音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参加开幕式。
省委常委、曲靖市委书记李石松在致辞中表示,曲靖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持续赶超跨越,为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此次活动必将对促进民族音乐传承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曾艳指出,云南省将进一步完善与中央音乐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常态化联系机制,落地一批合作项目,引进一批优秀人才,推出一批艺术精品,共同携手保护好、传承好民族文化瑰宝。
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于红梅教授代表中央音乐学院向云南省委宣传部和曲靖市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传承日活动能够把握“天时”,勇担文化使命,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能够发挥“地利”,塑造文化品牌,进一步加强中央音乐学院与云南省、曲靖市的联系与合作,打造更多富有民族特色的云南音乐品牌;能够汇聚“人和”,搭建文化桥梁,巩固中央音乐学院与云南各地文化交流的桥梁纽带,助力民族音乐的普及、弘扬与传播,共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贡献文艺力量。
于红梅书记致辞
音乐会汇集了来自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的优秀师生及室内乐团,曲靖市滇剧花灯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展演中心的演奏家。代表性的中国传统乐器以多样的编制组合奏响跨越传统、现代与当代的中国音乐经典及新声,充满曲靖特色的花灯唱段、民乐重奏作品不时穿插其中,悄然融合了传统音乐之美与云南、曲靖的地方声情。
在独奏、重奏作品方面,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师生兼顾乐器的经典曲目、具有云南少数民族风情的新作,先后演绎了饱含八百里秦川人民热情、豪放之风的笛子名曲《秦川情》;以元代王冕的诗作《墨梅》为创作灵感,将中国古典诗词意韵、现代创作技法和中华人文精神融为一体的二胡独奏《墨梅》;据古曲全新编配、有渔歌互答之意的琴笛重奏《渔歌》;以同名云南民歌为基础,通过器乐化发展、延伸及变化创作的板胡琵琶二重奏《猜调》;富有浓郁晋地风格的笙经典曲目《晋调》、有浓郁的乡土韵味、繁复演奏技巧和生动的鸟鸣描摹的唢呐传统乐曲《百鸟朝凤》;融合云南少数民族火把节音乐元素的打击乐独奏《云之南》;为两支36簧加键笙与一组打击乐而作的《信叶情》。
笛子独奏《秦川情》
笛子:冯天石
扬琴:马英俊
打击乐:魏然
大阮:张家宁
二胡独奏《墨梅》
二胡:闫国威
扬琴:马英俊

琴笛重奏《渔歌》
古琴:高欣然
大笛:冯天石

板胡琵琶二重奏《猜调》
板胡:胡 瑜
琵琶:樊怡凝

笙独奏《晋调》
笙:王 磊
扬琴:马英俊
板鼓:魏 然

唢呐独奏《百鸟朝凤》
唢呐:石海彬
笛子:冯天石
笙:张澳暄
琵琶:樊怡凝
扬琴:马英俊
中阮:尹约儿 艾芳舒
大阮:张家宁 康庭硕
打击乐:王梓硕 王庶羽
二胡:周艺妮 邰一笑
中 胡:赵鹤阳 林柏村

打击乐独奏《云之南》
演奏:魏然
打击乐助奏:王梓硕 王庶羽

《信叶情》——为两支36簧加键笙与一组打击乐而作
笙:王一 张澳暄
打击乐:魏 然
中央音乐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优秀学生组成的室内乐团先后带来五部民族室内乐、民族管弦乐作品。北京师范大学“和雅乐坊”室内乐团演奏灵感源自三国典故的民族室内乐《青梅煮酒》,中央音乐学院艺境室内乐团带来其委约作品、描写茶马古道的民族室内乐《茶马》和中央音乐学院圣风室内乐团的代表作之一、改编自同名云南民歌的民族室内乐《小河淌水》。最后两所院校师生合作了热烈奔放的民族管弦乐经典《金蛇狂舞》。

民族室内乐《青梅煮酒》
演奏:“和雅乐坊”室内乐团
二胡:张雅诺
琵琶:林书好
古筝:陈灵犀
笛子:石佳宇
大阮:李顺子

打击乐独奏《云之南》
演奏:魏然
打击乐助奏:王梓硕 王庶羽

民族室内乐《茶马》
演奏:艺境室内乐团
扬琴:郭书毓
古筝:王钰
阮:艾芳舒
琵琶:樊怡凝
二胡:毕友恒
中胡:牟筱南
笛子:段瑞
笙:张澳暄
打击乐:王庶羽

民族室内乐《小河淌水》
演奏:圣风室内乐团
高胡:王梓同 王天佳
二胡:周艺妮 邰一笑 许艺凡 牟筱南 白宇轩 李奥扬
中胡:赵鹤阳 林柏村 毕友恒
中阮:尹约儿 艾芳舒
大阮:张家宁 康庭硕
打击乐:王梓硕 王庶羽

民族管弦乐《金蛇狂舞》
演奏: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系师生
来自曲靖市滇剧花灯剧非遗展演中心的演奏家们,通过以滇剧曲牌《小桃红》为基调创作的民乐四重奏《冷月》、由云南省著名花灯演唱家李开福老师根据元谋花灯“打金钗”改编而成的花灯唱段《采茶人儿喜盈盈》,展示了云南的地方剧种和民间音乐独有的特色韵味。

民乐四重奏《冷月》
笛子:陈儒霏
笙:浦绍辉
琵琶:袁艺
二胡:彭楚云

花灯长短《采茶人儿喜盈盈》
演唱:桂俊辉
司鼓:李榆东
主弦:刘 敏
二胡:魏 菁 彭楚云
琵琶:袁艺
中阮:李 云
竹 笛:陈儒霏
笙:浦绍辉
大提琴:毕芳
打击乐:李涛 姜春云
音乐会后,许多当地听众纷纷表示,这是第一次在曲靖直观地欣赏到高规格、高水准的以中国民族音乐为主题的专场音乐会,对于中国民族音乐的乐器与作品、演出的形式都有了全新的了解与接触,感到意犹未尽。曲靖市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对参演的多位我校民乐系教授进行了采访。对于参演师生来说,走入云南曲靖,从不同视角将传统乐器展示给更多听众,是对民族音乐普及的新探索,展现了新时代民族音乐传承者的自信风彩。
向民间学习 同台互动式采风交流
12月2日,中央音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师生来到曲靖市麒麟区潇湘街道升官屯村调研采风。
群山田野间,师生们和来自曲靖罗平、富源、马龙等地的民间艺人,开展了一场生动的交流互动音乐会。将村子中一处宽阔的露天平台作舞台,演奏家即是听众,听众随时也可加入演奏之中。在民间乐者演奏过后,中央音乐学院的师生演奏相关联的作品,用乐器作交流。富源县水族文字传承人张学勤和同伴带来了水族男女对唱《喊妹调》、唢呐独奏《娶亲调》等。中央音乐学院石海彬教授与学生张澳暄演奏《欢庆》,学生周艺妮、毕友恒带来二胡重奏《行街》。苗族芦笙《芦笙恋》《庆丰收》点燃了现场热切的气氛。中央音乐学院王磊教授、王一、张澳暄带来笙齐奏《冬猎》,展开了传统笙与芦笙的对话。此外,还有布依族“八音坐唱”、彝族会泽海腔等非遗音乐的展演。在对谈、演奏与互动的过程中,不时有村民从各处赶来,人们相聚在民族音乐声中,于层峦叠岭的自然之间,热切地交流。
中央音乐学院原党委常委、副院长肖学俊教授与布依族“八音坐唱”非遗传承人刘勇交流

水族男女对唱

《欢庆》
唢呐:石海彬
笙:张澳暄

《行街》
二胡:周艺妮 毕友恒

布依族八音坐唱

《山之舞》
琵琶:樊怡凝

彝族会泽海腔

《冬猎》
笙:王磊 王一 张澳暄

苗族芦笙
采风交流
“我们在蓝天白云、苍山碧水间相会。中华民族一家亲,我们通过音乐,把心连在了一起。艺术的灵感来自于大自然和民间。我们要向大自然学习,向民间学习。”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于红梅教授表示,希望和曲靖从此建立深厚的友谊,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一起为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于红梅书记讲话
活动得到各界媒体广泛关注。开幕式音乐会由曲靖市融媒体中心、人民网、云南网等十余家媒体全程直播,总点击量249.8万次,人民网总网、人民网云南频道、云南日报、云南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持续跟踪报道。


此次传承日活动来到曲靖,是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发挥文艺工作对“两个结合”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的重要艺术实践。一方面,我校注重发挥专业人才与学科资源优势,以保护、传承与弘扬传统音乐文化为目标加强与云南省各地的文化交流,另一方面,高校民乐专业的学习离不开民间音乐的反哺与滋养,与民间艺人、传统音乐传承者有一个交流平台,为在校学生提供了以采风调研促进教学,深入民间学习的宝贵机会。作为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中国民族音乐)的品牌艺术活动,中国民族音乐传承日致力于通过音乐会、采风交流等形式,为民族音乐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传承日也将持续以此为目标,加强与全国各地的交流,拓展合作形式、丰富合作内容、深化合作意义,挖掘、展示民族音乐的精粹,为海内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多元多彩的中国之声。

部分信息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曲靖M(微信公众号)、曲靖市广播电视台
供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中国民族音乐)
文:高欣然
图:人民网-云南频道等媒体
编辑:张靖璇、吴文婷
责任编辑:刘露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