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古琴音乐文化周开幕音乐会今日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举行,为接下来的古琴系列音乐会正式拉开帷幕。这场音乐会中不乏各位名家带来的经典古曲,让中外古琴音乐爱好者初窥这场音乐盛事的精彩!
首先是由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少年合唱团演唱的《阳关三叠》。《阳关三叠》本是一首表现送别的唐诗,而这首琴歌就根据诗中的名句“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改编而来,因重复发展成三段,故名三叠。乐曲旋律舒缓,充满着一种伤感的情调,颇有怀古惜别的感觉。
接下来是中央民族乐团古琴演奏家余青欣带来的《胡笳十八拍》。汉末蔡邕之女文姬为匈奴所掠,入北地而为左贤王妃十二年,生二子。后曹操遣使赎归,临行母子依依而故土情长,百感交集,思绪万千,遂成《胡笳十八拍》长诗,以琴和面歌之。这首曲子中深深的表达出蔡文姬与子分离的悲伤、即将回归故土的激动、对多年流徙生活的感叹等多种复杂的感情,余青欣的演绎使人顿觉悲伤无比。而戴晓莲的古琴和王超慧的琵琶合奏《醉渔唱晚》则是一首欢快的小曲,表达明月之下驾舟饮酒的渔人悠闲自在的神态,两位的演奏家的配合十分默契,给人以轻松愉快地感觉。
我院民乐系教授赵家珍为听众带来的是琴曲《墨子悲丝》和《广陵散》。这两首琴曲都是技巧极高的古曲,也都是表现悲伤情绪的曲子,但前者表达了墨子看见素丝被染而悲慨的心情,后者表现聂政刺韩王后自绝的悲壮高洁的情操。演奏者则将两手曲子演绎的游刃有余,完美的表现了两者的不同情境,使听众为之动容。
随后也是两首古琴名曲《潇湘水云》和《流水》。《潇湘水云》为南宋郭沔所作,反映了作者于潇湘之畔,远望北方被云雾所蔽的九嶷山时产生的一种爱国忧民的抑郁激愤之情。著名古琴家李祥霆的演奏飘逸隽永,使人似乎看到水气氤氲的山峰若隐若现,而诗人面对这等美景若有所思。《流水》是让俞伯牙和钟子期结为知音的名曲,清澈的琴音自著名古琴家龚一的手下流出,就像流水一般潺潺的流进听众的心里。
最后是《渔樵问答》和《忆故人》。《渔樵问答》运用模进和对应的句法来象征渔樵此问彼答的情形,并穿插了一些效果性的手法加以强调捕鱼和伐木的劳动场面。作者在对生活和自然讴歌的同时,也抒发了一种“虽向往之,实不能之”的随想和感慨。此曲是香港唐健垣先生演奏的。《忆故人》又名《空山忆故人》,为汉代蔡邕所作。曲中用律取音严谨,节奏于平稳中求变化,柔中见刚,如抽茧丝,多用缓慢之下滑音,以象其思绪缠绵往复,不尽依依之思。古琴在民乐队的伴奏下,悠悠声与琵琶、二胡相呼应,似乎是一缕思绪从记忆的深处飘来,绵绵柔柔、哀怨不绝,感叹着昔日的故人。在古琴和民乐队音响的交织里,旁边的大屏幕上同时播放着自清末以来已经故去的历代琴人,正是应了“忆故人”这个题目,意境悠远。
时间在各位古琴名家的表演中很快就过去了,这场音乐会不仅让听众充分领略了古琴的魅力,还感受了其中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韵味,使人感叹古琴音乐真是源远流长、余音绕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