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1日上午9:30,第二届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周在中央音乐学院演奏厅隆重开幕。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周由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创办,是每两年一次的学术性、公益性系列活动。继2014年以“记忆与分享”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周后,本届音乐周的主题为“文化与沟通”。音乐周包含着学术展演、学术研讨、学术典藏、英才扶持、走进殿堂、走进高校等多项计划,旨在为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研究、保护、传承、鉴赏、品评等方面,提供鲜活经典的案例与资源共享的平台。
本届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周由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承办,中央音乐学院艺术管理专业协助。协作单位有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国家大剧院艺术资料中心、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等。
出席本届开幕式的嘉宾,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周组织委员会主席兼出品人、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著名指挥家俞峰教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周组织委员副主席、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郭淑兰研究员,来自新疆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广西壮族、福建和内蒙古的代表及代表团体,特邀讲座嘉宾作曲家鲍元恺教授,以及来自21个省市自治区的大学代表们。同时,组委会还特别邀请了何振京、杜鸣心、田联韬、伊鸿书、陈自明、钟子林和袁静芳等中央音乐学院元老级教授。此外,音乐周还获得了广泛的媒体支持,充分显示了社会各界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视与支持。
本场开幕式分为开幕仪式与精粹展演两个单元,由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周艺术总监、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和云峰教授主持。
一、开幕仪式单元
开幕仪式的第一个环节是播放活动视频,令到场的各位嘉宾及观众,对本届音乐周进行概览式了解。之后和云峰教授宣布活动开始,介绍了主管领导、协作单位代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及特别嘉宾,并感谢了参与本届音乐周的各个团体。随后,来自新疆伊犁州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广播局的局长贾娜尔及哈萨克族的艺人,为到场嘉宾及和云峰教授献上哈萨克族最为崇高的礼节——袷袢,以表达他们对各位嘉宾、本届音乐周组委会及中央音乐学院最真诚的祝福与感谢。
之后进入开幕仪式的嘉宾致辞环节。由俞峰院长、郭淑兰书记、田联韬研究员、袁静芳教授分别发言。首先由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周组织委员会主席兼出品人,著名指挥家俞峰院长致辞。俞峰院长认为,音乐周不仅以多彩的展演充实了中央音乐学院的音乐生活,同时包含着丰富的学术性讲座及交流。俞峰院长真诚欢迎各位民间音乐传承人带来的精彩节目,同时感谢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感谢和云峰教授及音乐学系各位教师,感动于他们为民族民间音乐发展做出的不懈努力。
其后,由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周组织委员副主席、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郭淑兰研究员发表致辞。郭淑兰书记代表学院领导、老师和学生,向民族民间音乐的各位专家、传承人,各位老教授和协办单位,表达由衷的欢迎和感谢。郭淑兰书记认为音乐周如同一个多元文化的课堂,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不仅邀请各民族艺人和基层文艺工作者走进中央音乐学院、国家大剧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艺术殿堂和高校,并且推出学术典藏计划和英才扶持计划,为兄弟院校,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艺术院校的传统音乐教师和优秀科研人员,提供定期或非定期的学术支持。郭淑兰研究员期望大家坚持不忘本来,开创未来的理念与认知,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认同和共享作出努力,并衷心祝愿此次音乐周圆满成功。
之后,由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周的学术顾问田联韬研究员发表致辞。田联韬认为,除了与2014年的第一届音乐周相似的精彩环节,本届音乐周更增添了两项颇具新意的活动。第一项是广西艺术学院由国家艺术基金支持的《壮族民歌艺术人才培养》项目,透过专业院校教师和民间传承人的互动,进行壮族民歌的保护与传承。第二项是作曲家鲍元恺的讲座,期望透过其讲座,引发对中国作曲家创作的思考与启示。最后,田联韬研究员希望大家尽情享受音乐周的精彩。
随后,由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周的学术顾问袁静芳教授致辞。袁静芳教授认为,两年一度、扎根民间的音乐周活动,不仅能够开阔我们的眼界,更为重要的是对当今中央音乐学院教学改革的启示。这些来自民间的精彩演出,能令人真正体验民间音乐的深厚情感和真善美。最后,袁静芳教授衷心预祝音乐周顺利、圆满、成功。
开幕仪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学术典藏计划、英才扶持计划和音乐周纪念证书的颁发仪式。首先是学术典藏计划的证书颁发仪式,由俞峰院长为作曲家鲍元恺提供的《炎黄风情——中国民歌主题24首管弦乐曲》(CD)和《台湾音画》(CD)颁发证书。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馆长,著名中提琴演奏家何荣教授,为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社长、总经理白燕女士颁发证书。现场展示了白女士的《云南民族传唱艺术——云南九个少数民族十一部口头传唱长诗》(一套2册,第1册为DVD11碟;第2册为CD11碟)、《最后的遗产——云南8个人口较少民族原声音乐》(一套8卷16册)等部分捐赠。而2014年音乐周以16碟的丰富内容进入国家图书馆典藏,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负责人田苗为此颁发证书,和云峰教授接收。随后,为英才扶持计划入选者颁证仪式,由著名作曲家杜鸣心教授、何振京教授,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齐伯平副教授,和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代宏两位代表颁发证书。最后,由田联韬、伊鸿书、陈自明和钟子林四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分别为新疆哈萨克族贾娜尔、福建十番古乐会董家宝、广西壮族民歌国家课题组负责人刘玲玲和内蒙古二人台表演艺术家张建新四位,颁发本届音乐周的纪念证书。
其后,在开幕仪式与精粹展演两个单元交接的间隙,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任安平教授发表简短致辞,代表承办单位表达真挚感谢和热烈欢迎,并希望各民族、各地区的音乐文化,通过相互间的沟通,达到文化尊重、文化理解、文化欣赏与融合的最终理想。
二、精粹展演单元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精粹展演单元,是本届音乐周11场全国各地、各民族学术展演的精华呈现。首先由福建连江的纯如轩乐队,演奏十番乐《海底天》和《蟠桃会》。纯如轩乐队历史悠久,这两首是其保留传统曲目,令观众领略了十番古乐的精彩,今晚在清华大学蒙民伟楼有其整场精彩演出。第二首是由新疆维吾尔族著名歌唱家赛努拜尔?吐尔逊,演唱维吾尔族木卡姆片段《第一麦西莱甫》。她优雅而精彩的弹唱,令在场观众体味了维吾尔族木卡姆音乐的美妙。

第三首是广西壮族的《壮锦飞舞》,是电影《天琴》插曲,由壮族艺人徐佳、蓝媛妮、陈园园、潘香花和刘思蔓表演,其独具特色的演奏收获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第四首为新疆哈萨克族的民间音乐联奏《阔斯巴萨尔》及合奏《辽阔的大地》,由阿尔兰组合表演,其高超的演奏技巧与热情洋溢的表演风格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今晚哈萨克族在中央音乐学院演奏厅,有整场的精彩演出。第五首作品,是由内蒙古漫瀚剧和二人台表演艺术家张建新、贾坤英表演的二人台《走西口》,二位国家级演员的投入表演,拨动着全场听众的心弦。第六首为广西壮族的民歌《高兴来喝酒》,由壮族艺人陆庭文、林远高、侬勇、农华明、徐佳、陆梅、蓝媛妮和潘香花表演,精美的道具和惟妙惟肖的演绎,吸引着观众的目光。此首表演的最后,壮族艺人为嘉宾献上礼物,为开幕式的民族民间音乐精粹展演完成了圆满收场。
开幕式虽然形式简洁,却蕴含着殷切的期望与深厚的内涵。首先,开幕仪式以“家园”为题,正是期望音乐周和中央音乐学院如同家园一般,令到访本次开幕式及参与本次音乐周的社会各界音乐人士,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温暖。而诸位老一辈音乐家的出席和参与,显现了中国音乐界前辈对民族民间音乐和学院活动一如既往的关怀与支持。
为期四天的2016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周,共包括了11场学术展演、12场学术讲座及2场学术辨析。活动以紧凑、密集的日程,浓缩了来自新疆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广西壮族,以及内蒙古与福建的音乐经典,分享与展示了宝贵的民间音乐遗产,并对民间音乐的教学、传承、创作、传播等方面进行了深度探讨与辨析。
本届音乐周活动与展演,都围绕“文化与沟通”这一主题展开。音乐是一种文化,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人和各界专家学者,无不在为传承、保护与发展音乐文化尽自己的努力;而发掘整理和帮助传承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也是中央音乐学院的优秀传统与责任。音乐亦需要沟通,沟通不仅仅存在于学者与艺人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传承与教学之间,更存在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形式的音乐文化之间。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周肩负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通过提供学术展演、交流与研讨的平台,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做出努力,同时亦为全国各民族、各地区音乐文化的沟通、欣赏、尊重与认同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