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冬季学期

Latest News

新闻与资讯

情怀诠释初心 | 郑小瑛教授中央音乐学院讲学取得圆满成功

信息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2023年12月11-12日,中央音乐学院迎来了指挥系第二任系主任,新中国第一位歌剧-交响乐女指挥家、教育家和音乐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央歌剧院首席指挥、新中国第一个志愿者乐团“爱乐女”室内乐团音乐指导、厦门爱乐乐团创团艺术总监,现任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厦门市荣誉市民称号获得者——94岁高龄的郑小瑛教授。作为主讲嘉宾,她在两天的时间里为曾经学习和工作过的母校师生带来了《漫谈“洋戏中唱”》和《民营乐团建设心得》两场专题讲座。讲座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办公室、指挥系、声乐歌剧系承办,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支持。

01

在12月11日教学楼801歌剧排练厅举行的《漫谈“洋戏中唱”》讲座中,郑小瑛教授希望声歌系师生通过用中文演唱西方经典歌剧的实践,践行“阳春白雪,和者日众”的艺术追求。她以经典歌剧《弄臣》《帕老爷的婚事》中的片段为例,通过讲故事的方式,真挚生动地讲述了“洋戏中唱”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情况,以及经历的困难与收获。

郑小瑛教授为中国歌剧事业一直在做着自己的努力,她对于艺术的热爱,以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持深深地打动了在座的每一位老师和学生。

02

点此查看视频。

12月12日,郑小瑛教授“心得——漫谈民营乐团建设”专题讲座在中央音乐学院琴房楼演奏厅举行。

讲座在热烈的气氛中拉开帷幕,俞峰院长代表中央音乐学院讲话。他赞颂郑小瑛教授耄耋之年,仍坚守“艺术为人民”的初心,用执着的信念、乐观的精神和豁达的格局,为中国指挥事业不断做出重要贡献。他还亲切鼓励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和央音学子,立足自身专业特点,发扬“艺术为人民”的治学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积极投身新时代文艺事业。

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于红梅代表学校将郑小瑛教授担任课程总监并亲临授课所录制的《郑式指挥法基础》系列视频赠予中国指挥学会。

在近3个小时的讲座中,郑小瑛教授结合历史资料,娓娓道来,回顾新中国第一代音乐家以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互鉴为宗旨,在创建民营乐团建设方面的辛路历程。同时,郑小瑛教授与在场观众分享了“艺术为人民”和“阳春白雪,和者日众”的理念,表达了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讲好中国故事方面的使命与担当。最后,郑小瑛教授与热心观众进行了互动问答,其深厚的艺术造诣与强大的精神内核引起在场观众起立长时间鼓掌。

两场讲座分别由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党总支书记陈冰(小)教授、指挥系党总支书记陈冰教授主持。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办公室主任兼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歆,声乐歌剧系教授迪里拜尔、彭康亮、黄华丽、王传越,指挥系主任陈琳教授,指挥系杨力教授,青年教师马帅、李京展等中央音乐学院在校师生近400人聆听讲座。

观后感

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青年教师李京展

特别引起我共鸣的是郑小瑛教授分享的为人民发声的音乐理念,我深刻认识到这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次讲座让我对于教书育人的意义有了新的认知,也对如何培养学生、培养怎样的学生,能够使其成为充满使命担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产生了深刻的思考,为我提供了一次宝贵的灵感激荡的体验。

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本科一年级学生杨尚豪

在短短几个小时的学习中,我受益匪浅。郑小瑛教授的讲述使我了解到老一辈音乐家在为中西文化交流搭建桥梁所做的努力,他们切身的行动为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生动的范例,以促进文化互鉴为宗旨,用音乐语言传递着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为中外文化的交融贡献着自己独特的力量。

热心观众唐群英

听完郑教授的悉心传授,我对音乐艺术的认识越发加深了。“音乐为人民”和“阳春白雪,和者日众”的音乐理念不仅是对音乐艺术的追求,更是社会责任的承担。文艺工作者在新时代的使命与担当,正需要越来越多有志于艺术生涯的青年人勇敢承担,努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讲好中国故事。

热心观众夏雨

这场讲座为我带来了深刻而难忘的体验。郑小瑛教授结合丰富的历史资料,生动地回顾了新中国第一代音乐家在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互鉴方面的不易历程。我仿佛穿越时光,深切感受到了那个时代音乐家们为创造、传承、发展中华音乐事业所付出的辛勤努力。

12月13日,郑小瑛教授接受中央音乐学院档案馆(校史馆)“口述央音”项目采访,讲述了她自1952年以来,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工作的经历和感受,以及与指挥系师生的渊源故事。后续将发布采访专访报道,敬请期待!

供稿:党委宣传部、院长办公室、指挥系、声乐歌剧系

编辑:王一聪

责任编辑:刘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