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学年顺利完成学业获得学位的学生共74人,其中学士22人、硕士31人、博士21人。
二、担当课题情况
《音乐审美评价概论》、《19、20世纪西方和声的哲学-美学阐释》(何宽钊),《跨学科视野中的当代英美音乐美学研究》(柯扬),《20世纪西方早期音乐表演与学术研究》、《20世纪西方早期音乐》(贾抒冰),《音乐文本编辑的理论与实践》、《音乐文本编辑与出版》、(陈荃友),《山西八大套曲式结构研究》(褚历),《系统音乐学导论》(上)、《19世纪音乐》、《音乐术语学》、《西方音乐通史》、《音乐学阅读与写作》、《唱词音声析》(原名《唱词音声说》)(钱茸)《何谓音乐美学》(李晓东),《音乐民族志的分析方法与应用实践研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与周边民族音乐文化关系研究》、《侗族大歌研究》、《西双版纳与缅甸景栋地区移民与定居族群音乐文化的比较研究》(杨民康),《中国古琴音乐史》、《虞山琴派研究及文献史料编纂》、《元代古琴艺术研究及文献史料编纂》、《20世纪以来中国古琴音乐的传承与变迁》、《中国音乐史》、《元代古琴艺术研究及文献史》(章华英),《戏-乐音声: 从戏曲音乐到器乐乐种的演变过程看海峡两岸传统音乐内在精神的一致性》(张伯瑜),《民间唢呐音乐的程式与即兴》(周青青),《国家音乐史出版》、《中国传统音乐》、《中国音乐史》、《中国音乐美学英文编辑翻译》(吕钰秀),《中世纪文艺复兴音乐研究》(周耀群)。《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音乐》(余志刚)。《民国时期上海租界音乐生活史料收集、翻译及研究》(合作项目)(蒲方)
三、结项情况:
项目《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西方音乐文化与秩序的形而上学》(李晓东)、《宋代古琴音乐研究》(章华英)、《西方音乐史学理论研究》(刘经树)、《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周耀群)《音乐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余志刚)、《音乐艺术管理专业十周年纪念活动》(朱珍珍),《九所专业音乐学院现状考察及其评估》(段蕾)已结项。
四、学术成果情况:
《试从中国的“意境”理论看西方音乐》(于润洋)(载《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3期),《论于润洋学术研究中的历史意识》(载《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形式与批评的勾连——中国音乐美学的应由之路》(载《音乐研究》2012年第6期)、《弥撒的星丛与否定的表现——勋伯格无调性音乐中音高关系的哲学-美学运思》(载《音乐探索》2013年第1期)、《形式与批评的勾连——中国音乐美学的应由之路》(载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舞台艺术(音乐、舞蹈)》2013年第2期下)、《弥撒的星丛与否定的表现——勋伯格无调性音乐中音高关系的哲学-美学运思》(载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舞台艺术(音乐、舞蹈)》2013年第3期下)《20世纪西方现代和声的审美现代性分析之1》,(载《音乐与表演》,2013年第4期。(何宽钊),《云南藏传佛教音乐文化》(专著)(合著)[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03)。《乐咏•中国——2013国家大剧院新春演出季闭幕音乐会评述及音乐学分析》(北京:艺术评论,2013(4)《云南藏传佛教音乐的形态特征》(论文)(载《中国音乐》2013(2))2.《印象< 乐咏•中国>——2013国家大剧院新春演出季闭幕音乐会评述及音乐学分析》(论文)(《艺术评论》2013(4)《藏族锅庄舞的综合价值及其传承与分类》(论文)(载《民族艺术研究》2013(5)《长调之美与传承之忧》(论文)(载《艺术评论》2013(12))《云南藏传佛教音乐文化研究现状及意义》(论文)(载《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3(4))。(和云峰),《西方早期音乐史论的概念范畴、知识体系和现实意义》(载《音乐探索》,2013年第1期)、《论当今西方音乐史领域的几个核心问题》(载《音乐研究》,2013年第4期),《科雷利:过去、今天和未来》(译文),(载《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贾抒冰),《< 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译后感》(刊登于南京艺术学院《音乐与表演》第三期)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何谓音乐美学》(专著)、《当我们谈论音乐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论文)(载《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第4期)(李晓东),《对于润洋“音乐学分析”中音乐哲学-理论思想的探究》(收入《于润洋学术思想研究文集》,2012年9月出版)、《从音乐风格的概念内涵看音乐风格分析》(收入《庆贺于润洋教授八十华诞学术文集》2012年9月出版)(潘澜),《中国近现代音乐历史分期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发表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马思聪钢琴创作研究》(发表在武汉音乐学院学报《黄钟》2013年第1 期)、《翠盖如云满庭芳 铁枝拳挚子孙荫——怀念我的父亲汪毓和》(发表于《人民音乐》2013年第4期)(蒲方),《保持、求变、追踪———中国与周边南传、汉传佛教音乐城市化的比较研究》(《音乐艺术》2013(1))、《海南黎族道公祭仪吹打乐的跨时空关系比较研究》(《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3(1))、《云南与东南亚傣仂南传佛教文化圈寺院乐器的比较研究——以太阳鼓及鼓乐的传播与分布为例》(《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3(2))《云南瑶族道教科仪音乐》(专著)(简体、修订版),(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年版)。《侗族大歌:听什么?谁来听?该听谁?——从侗族大歌“北漂”想到的》(论文),(《人民音乐》2013(3))(杨民康),《宋代古琴音乐研究》(专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中华书局,2013年3月),《先秦音乐史研究的传统偏好与新视角拓展——研究为例》、《论低音审美——族同钦声响为例》、《他者对于一个国家音乐想象的建构蓝本——代栏目主持人语》、《宝岛音乐文化》、《寻觅复音》(吕钰秀),《社会中音乐的》(译著)(周耀群),《巴赫》(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译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余志刚)。《骨干谱----琵琶流派形成的基础》(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3第1期25-28页),《局内人与局外人、主位观与客位观的三重定位》(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44-49页),《论中国弓弦乐器家族形成的原因》(人民音乐2013年第9期41-43页)、《民族音乐学视域下的多元音乐美学》(音乐研究2013年第5期)《笛膜与笛调的审美意义》。(乐器2013年第11期54-55页)(张伯瑜)。《马思聪钢琴创作研究》(1.1万字),发表于武汉音乐学院学报《黄钟》2013年第1期。《众声齐谐心乐共响——兼评“百年中国合唱”纪念音乐会》(载于《人民音乐》2013年第7期。
五、获奖情况
于润洋教授获文联、中国音乐家协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杨民康教授的专著《本土化与现代性:云南少数民族基督教仪式音乐研究》于2013年4月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论文《由反本质主义到臧否表象:民族音乐学后现代转型之路——兼论当代音乐民族志的语境研究观》2013年10月获中国艺术人类学会首届费孝通艺术人类学奖二等奖。专著《一维两阈:布朗族音乐文化志》2013年获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理论评论类优秀奖。余志刚教授获2013年国家网络精品课程奖,朱珍珍老师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创意创业项目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褚历于2013年9月,被评为2013年中央音乐学院“三育人”优秀教师,该活动由中共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主办。
六、学术会议情况
世界民族音乐教研室:
1、系列学术讲座:“阿拉伯——伊斯兰世界的音乐”,讲座人:台湾台南艺术大学民族音乐学研究所所长、亚太音乐研究中心主任蔡宗德教授
讲座一:5月30日,14;00-15;30 阿拉伯世界音樂研究現況 地点:综合楼415
讲座二:5月31日,10;00-11;30 伊斯蘭宗教音樂觀 地点:综合楼202
讲座三:6月4日,10;00-11:30 伊斯蘭蘇非道團音樂型態 地点:综合楼202
讲座四:6月6日,10;00-11;30 阿拉伯地區的音樂理論與調式系統 地点:综合楼415
讲座五:6月7日,10;00-11;30 阿拉伯世界音樂文化的西化與現代化 地点:综合楼202
讲座人:台湾台南艺术大学民族音乐学研究所所长、亚太音乐研究中心主任蔡宗德教授
2、“2013年安格隆中国行”大型音乐会:
时间与地点:2013年6月7日晚19:30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听
表演团队:印度尼西亚万隆“古安格隆乐器村”创世家族乐团35人,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座无虚席,每位观众免费获安格隆乐器一个。
3、学术讲座一: “在家门口体验跨国田调--寻秘广州‘巧克力城’的非洲黑人音乐”,时间与地点: 2013年4月24日综合楼701
讲座人: 美国威斯理安大学 (Wesleyan University)音乐系和东亚系终身教授,美国富布赖特奖金高级研究学者(2012-13), 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郑苏教授以及研究团队(上海音乐学院的三位研究生)。本项目围绕着三个中心问题展开:1.什么是研究/理解广州非洲黑人及他们的音乐的独特社会文化意义? 2.音乐在广州非洲黑人的中国生活体验中有着什么样的作用? 3.什么研究角度和方法能帮助我们在田野调查中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并履行一个学者的专业道德和社会责任?
4、学术讲座二:印度尼西亚佳美兰音乐工作坊:时间与地点:2013年5月22日综合楼711,讲座人:Sutrisno Hartana印尼佳美兰表演艺术家、声乐家、作曲家,加拿大温哥华大学Madu Sari佳美兰音乐团团长。
11月28日——12月1日“世界音乐周2013—中国-墨西哥国际音乐研讨会”在本院举行。来自国内墨西哥的音乐研究者、以及两只乐队共二十多人以及世界民族音乐教研室教师;本专业本科、研究生,以及世界民族音乐教学研究会的会员,会议就“墨西哥音乐文化统一性和多样性——关于音乐交流的思考”、跨国界音乐文化:墨西哥和西班牙、维拉克鲁斯州南部的木板方丹戈:索塔文多地区音乐文化的发展、维拉克鲁斯州南部的木板方丹戈:索塔文多地区音乐文化的发展、20世纪初热地地区方丹戈音乐中的库斯多和颂乐等方面进行了专题性的讲座,还进行了“方丹戈的起源”工作坊、“维拉克鲁斯的方丹戈”工作坊、“瓦斯台克的方丹戈”工作坊、萨梅隆组合音乐会、维加组合音乐会等方面的活动。
艺术管理教研室:
1、2013.3.25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文化管理硕士课程主人何庆基教授讲授《观赏艺术的不同方法》
2、2013.4.18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艺术管理学系主任余丁教授讲授《当代艺术体制和艺术管理者的任务》
3、2013.5.15北京舞蹈学院艺术传播系主任张朝霞教授讲授《舞蹈管理的特点、现状与趋势》
4、2013.6.3美国华盛顿美利坚大学教授Ximena Varela讲授《美国的文化与艺术管理教育》
5、2013年10月14日加拿大国家艺术中心首席执行官Peter A.Herrndorf先生、国家艺术中心基金会的首席执行官Jayne Watson女士、国家艺术中心交响乐团的执行总监Christopher Deacon先生分别就大型艺术机构的管理,大型国际巡演活动的资金筹措和时时与捐赠人建立互动联系使之对艺术机构产生归属感以及交响乐团的运营管理等议题进行了讲解
6、2013年12月18日北京驱动传媒总裁、天津大剧院总经理钱程先生回顾90年代北京音乐厅实现承包制的历史,并对当下操作运营国际演出项目所产生的扑朔迷离的演出成本进行了解读、分析与探讨。
音乐美学教研室:
1、系列学术沙龙第二期:2013年3月27日,图书馆楼402,以书会友话读书。
2、系列学术沙龙第三期:2013年5月22日,图书馆楼402,艺术可以是对个人生活的升华吗——关于早期梅洛庞蒂现象学中表达概念的预备性反思。
3、应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邀请,2013年11月8日和9日我院音乐美学和西方音乐史两个专业师生一行17人赴上海参加了“《尼伯龙根指环》多学科专题论坛”学术讨论暨上海音乐学院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美学、西方音乐史方向研究生学术交流会。此行有音乐美学专业宋瑾教授、邢维凯教授、李晓冬副教授、何宽钊副教授和西方音乐史余志刚教授、刘经树教授、贾抒冰老师,以及九名西方音乐史学和美学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同时此次会议也邀请了部分期刊的负责人莅临与会,包括《音乐研究》常务副主编陈荃有教授、《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副主编明言教授、《星海音乐学院学报》副主编吴志武教授、《中央音乐学院学报》高拂晓副研究员、《中国音乐》编辑部的康啸老师。11月8日的会议分为两部分,上午为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主题发言,下午为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主题发言。
4、11月9号早晨九点在上海音乐学院教学楼414教室,举办了主题为“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相关专业研究生及教师自由论坛:研究生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的师生交流讨论会,双方老师就两个学院的西方音乐史学和音乐美学本科至博士的课程设置、国内专业的前沿课题、学生汇报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
中国音乐史教研室:
中国音乐史研究学术交流系列专题2:中国音乐史研究的国际视野,时间:2013年4月22-26日,4月22日(星期一)10:00-11:40,地点:综合楼701学术讲座一:国际视野下的中国音乐研究,主持人:吕钰秀,讲座者:宫宏宇,4月23日(星期二)上午9:00-11:30,地点:综合楼717学术座谈:中国音乐研究的国际视野主持人:戴嘉枋,与会者:宫宏宇,音乐学系中国音乐史教研室和其他专业教师,参与单位:音乐学系中国音乐史教研室、音乐学研究所、学报编辑部,4月25日(星期四)下午2:00-3:40 ,地点:综合楼411,
学术讲座二:传教士在晚清中西音乐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主持人:蒲方,讲座人:宫宏宇,4月26日(周五)上午8:00-9:40 地 点:综合楼212,音乐学博士二年级专题研讨,报告人:王希丹(中国古代音乐史方向)题目:集安高句丽壁画中飞天伎乐的使用乐器研究,主持人:李淑琴,点评教师:宫宏宇
中国传统音乐理论教研室
2013年12月6-8日,北京,中央音乐学院,举办“第三届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研讨会”。来自香港中文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广西艺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青海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贵州民族大学、安徽省阜阳师范学院、琼州学院、大理学院、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及我院等21所高等院校的近6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代表就“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的思考”、“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课程的探索”和“民族音乐学和中国传统音乐的分析研究”3个议题进行了研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为本届会议筹办了1场音乐会。
音乐治疗教研室
2013-10-28日,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音乐治疗教授 Barbara L.Wheeler 博士做了题为“音乐治疗学研究方法”的学术讲座。
Barbara L .Wheeler 博士是前任美国音乐治疗协会主席,前任国际音乐治疗教育和培训委员会主席,有着四十余年的音乐治疗临床工作经验,临床领域主要集中在特殊儿童、物质滥用、老年人群和神经康复等。Wheeler博士曾在美国建立多个音乐治疗项目,并频繁地在世界各地进行音乐治疗的演讲与培训,发表数十篇音乐治疗科研文章。Wheeler博士曾编辑过《音乐治疗研究:量性与质性的观点》和《音乐治疗研究》,与他人共同出版过音乐治疗专业教材《音乐治疗临床培训指南》。她的文章与研究曾多次被发表在音乐治疗与心理治疗著名杂志中。她的多部著作还被翻译成各国语言。Wheeler博士还是多部杂志的主审人员。曾荣获美国音乐治疗协会颁发的“出版与研究”奖。
研究方法是音乐治疗学科发展的基础和进一步深化发展的重要工具,此次讲座“音乐治疗学研究方法”,Wheeler教授将介绍音乐治疗学中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介绍量化研究与质的研究的主要方法与实例分析,深化学生对“研究”的理解。讲座后Wheeler教授回答了学术提出的关于音乐治疗研究的诸多问题,与大家充分的互动沟通。该学术讲座取得了很好的预期效果。
2013-12-26日,继续教育学院管慧丹老师讲座“幼儿音乐亲子互动”。管慧丹老师是我院继续教育部Orff音乐学习法、幼儿音乐亲子教育的资深教师。Orff音乐教学法与音乐治疗有密切的联系,其体系已发展出Orff音乐治疗方法。学习正常儿童发展中的音乐性互动方法,加强儿童与成人的音乐互动,对于音乐治疗专业的学生学习如何与各种障碍儿童相处、互动有非常重要的指导借鉴作用。
七、学生工作
1、完成了新生入学教育、军训工作。
2、完成了上一学年奖、助学金评定和评优工作,研究生推免工作。
3、通过班会等形式在学生中开展“中国梦”和考试诚信主题教育,我系公有七名同学上交了“我的中国梦”征文。
4、在学生中开展“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教育活动,与学生处、研究生部共同举办了两期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讲座,聘请专家来讲课,收到较好的效果。
5、加强班主任工作,配合学生处完成了班主任培训,确定了班主任工作职责,要求每个月一次班会。
6、毕业生工作:完成了毕业生信息个人采集,填表工作。及时向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向学生宣传就业观念,目前我系今年毕业生找工作思路比以前有了很大改观,已经有几个学生与用人单位进行了接洽,初步达成了协议。
7、完成了本学年的学生党员推优工作,本学期本科生学生党支部共发展了八名学生党员,为四名预备党员转正。
8、2013年暑假期间由李淑琴老师带领音乐学本科二年级学生在黔东南地区采风。
9、获奖情况
姓名
|
指导
教师
|
获奖名称
|
获奖成果
|
毕艺馨
|
吕钰秀
|
第七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本科生组 一等奖)
|
城市音乐史——建构可能性研究
|
张绎如
|
陈荃有
|
第七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本科生组 二等奖)
|
对两汉“楚声”的风格阐释——以其研究现状为导入
|
曹晨
|
章华英
|
第七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本科生组 三等奖)
|
清代李豆《扬州画舫录》中的音乐史料探窥
|
白佳欢
|
章华英
|
第七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本科生组 三等奖)
|
晚明张岱音乐活动研究
|
董瑞
|
李淑琴
|
第七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本科生组 三等奖)
|
20世纪30年代(1930-1937年)国立清华大学乐队研究
|
蒋晓雨
|
陈荃有
|
第七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本科生组 鼓励奖)
|
“鼓”往今来,归向何方——吕村战鼓的艺术形态及传承道路
|
杨晨
|
吕钰秀
|
第七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本科生组 鼓励奖)
|
乐器博物馆的音乐展示——三座欧洲展示地实例分析
|
王希丹
|
王子初
|
第七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研究生组 三等奖)
|
两首琵琶曲《将军令》关系之探讨
|
周辰
|
李淑琴
|
第七届王森基金论文评奖(研究生组 三等奖)
|
王国潼二胡揉弦研究——基于音频测量方法
|
留生
|
戴嘉枋
|
第三届音乐评论比赛二等奖
|
色彩与结构的美及其引发的思考
|
刘黛妮
|
段蕾
|
第三届音乐评论比赛三等奖
|
一场盛宴一场思——”还魂三叠”观感
|
李 偲
|
俞人豪
|
第七届王森国际交流基金论文评比研究生组二等奖
|
远古循声——格鲁吉亚斯瓦涅季地区传统复音音乐案例研究
|
韩 旭
|
安 平
|
第七届王森国际交流基金论文评比本科组鼓励奖
|
少年派摇篮曲》的文化多元化解析
|
侯燕
|
宋瑾
|
王森论文比赛获奖博士生组一等奖
|
蒙古语“元音和谐律”对长调歌唱审美观念的影响
|
李露莎
|
宋瑾
|
王森论文比赛获奖硕士生组一等奖
|
从“经验”走出理性的迷思——关于平遥大戏堂“晋商乡音”的美学思考
|
张媛
|
余志刚
|
第七届王森论文奖研究生二等奖
|
塔夫纳的《西风弥撒曲》研究
|
昌青
|
朱珍珍
|
全国大学生艺术创意创业项目大赛优秀奖
|
艺圈——互动性艺术学习网站
|
李红阳
|
朱珍珍
|
全国大学生艺术创意创业项目大赛优秀奖
|
艺圈——互动性艺术学习网站
|
周易
|
朱珍珍
|
全国大学生艺术创意创业项目大赛优秀奖
|
艺圈——互动性艺术学习网站
|
宁颖
|
杨民康
|
中国音乐书评奖一等奖
|
|
宁颖
|
杨民康
|
中央音乐学院学生论文评奖暨王森音乐论文评奖二等奖
|
|
蒋燮
|
杨民康
|
中央音乐学院优秀毕业论文奖
|
|
孙婷
|
朱珍珍
|
第十六届艺术管理策划制作周暨首届‘和谐杯’策划制作大赛一等奖
|
《人生若只如初见》
|
史珂
|
朱珍珍
|
第十六届艺术管理策划制作周暨首届‘和谐杯’策划制作大赛并列一等奖
|
最佳团队领袖奖
|
卓晓楠
|
和云峰
|
第十六届艺术管理策划制作周暨首届‘和谐杯’
策划制作大赛二等奖
|
《德音——中国传统音乐专场音乐会》
|
吴亚非
|
朱珍珍
|
第十六届艺术管理策划制作周暨首届‘和谐杯’策划制作大赛二等奖
|
《让我今世来爱你》
|
沈钰
|
何粹
|
第十六届艺术管理策划制作周暨首届‘和谐杯’策划制作大赛“最具影响力奖”
|
《我们一起成长》
|
龙婧
|
宗晓军
|
第十六届艺术管理策划制作周暨首届‘和谐杯’策划制作大赛“最佳艺术效
果奖”
|
《蓝色之乐——海洋魅力专场音乐会》
|
昌青
|
和云峰
|
第十六届艺术管理策划制作周暨首届‘和谐杯’策划制作大赛“最佳创意奖”
|
《Jazz It Up—趣味爵士普及音乐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