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系

Musicology

音乐学系

【世界音乐周2023主旨讲座】一方水土蕴福音 ——“跟着歌声走贵州”主旨讲座音乐会成功举办

信息来源:音乐学系 发布日期:2023-12-06 00:09:42 更新日期:2025-03-23 00:12:13

"秀山翠峰夹绿溪,绕岭环抱青松枝"。山清水秀的贵州孕育着许多热情可爱的人们,他们接受温暖乡土的馈赠,同时也成为这一方水土的歌颂者,成为时代发展的记录者。

2023年12月1日下午“跟着歌声走贵州”主旨讲座音乐会于中央音乐学院教学楼701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反响热烈。本场讲座音乐会由现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安平主持,贵州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男高音歌唱家穆维平主讲。

本场讲座音乐会的主旨“跟着歌声走贵州”是穆维平教授近十年从一名声乐教学者逐渐变成一位歌曲创作者的心路历程,也是他灵感迸发的体现,同样也是穆教授即将推出的专辑名称。专辑“跟着歌声走贵州”中包含穆教授从其创作的80余首歌曲中选出的54首歌曲,分为“老百姓的微笑”“我的家乡”“黔山秀水”三部分,每首歌曲无不体现着穆教授作为在贵州土生土长的文艺工作者对这片土地极致深厚浓郁的感情。

本场讲座音乐会共包含《幸福仡家》《走近黄果树大瀑布》《新编咕噜山歌》《望牛山歌》《十里画廊美丽人家》《乌江山峡百里画廊》《走进新农家》《情姐下河洗衣裳》八首歌曲,歌曲均出自“跟着歌声走贵州”专辑,由穆教授与著名歌唱家孙维良老师、艺术指导孔磊老师、中国歌剧舞剧院青年女高音彭蘭乔、贵州著名青年男高音王浪、青年民族男高音陈朝刚、贵州省青年男高音歌唱家敖正燚共同呈现。

穆维平教授在每首歌曲演唱前逐一介绍了自己创作过程中的灵感、作品的巧思以及相应文化习俗。从《幸福仡家》歌词中对仡佬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幺台”的运用,到《走近黄果树大瀑布》背后极具代表性的“一棵树、一座楼、一瓶酒”(黄果树瀑布、遵义会议旧址、茅台酒)的丰富文化,再到用音乐为家乡抒怀而作的《十里长廊美丽人家》以及贵州人民在党和国家领导下蒸蒸日上的美好生活,从多种维度体现了本场讲座音乐会兼具民族性、艺术性、时代性的特点。

整场讲座音乐会以问答环节收尾,岭南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教授、副院长刘厚宇提到,中国的民歌一直在发展,但在如今的数字化时代,他本人在开设与民歌相关的普及课程中却发觉民歌在推广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与阻力。对此,穆维平教授表示,贵州正在进行“少数民族音乐进课堂”的相关尝试,他认为在中小学课堂普及民歌知识会成为美育最重要的手段。他提到目前在大学做民歌的相关通识课的确存在一系列困难,这是一个漫长且辛苦的过程,但是若是坚持从身边的学生开始带动和与宣传,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推进民歌普及的进程。

安平教授补充道,越来越多的教育从业者们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并通过带领学生们参与采风等活动来学习并传播中国民歌。在民歌的推广传播问题上,每个人都要付出努力、付诸实践,要身体力行地去尝试,显然本次座谈音乐会就是一个利用世界音乐周这一高水平高质量平台和宝贵机会来传播中国民歌的优秀范例。

随后,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德国维尔兹堡大学民族音乐学博士麻莉教授问道贵州民歌是否有特殊的声音技巧。对此,穆维平教授认为目前阶段正在做贵州少数民族演唱技巧的课题研究,他认为民歌的咬字与美声唱法的发音方式迥然不同,民歌的“唱”是一定要建立在歌词的语言基础上的。另外他提到贵州有相当数量的民族,每个民族的歌曲都有其特色以及不同的技法,而贵州音乐最典型的特征便是大部分民族都保留了自己的语言以及演唱特色。

最后,安平教授补充道,几位男高音歌唱家的音色十分高亢透亮,这似乎是所谓“天然去雕饰”,是贵州这片土地的馈赠,是他们生活中自然而然的流露。他认为穆老师在歌唱时的吐字极其清晰,且唱出的音色与旋律以及歌词形成了“和谐”之美,这更体现出在民歌中多数旋律以及音调都是紧跟着歌词内容走向的。在此基础上,安平教授提倡道“新时代的演奏家一定也要是作曲家”,声乐亦然,在演奏者、歌唱者长期演奏与歌唱的过程中,他们一定有内心深处真正想要表达的内涵,而新时代的演奏家与歌唱家一旦兼具了表演能力与创作能力,“我演奏我创作的作品”,“我演唱我创作的歌曲”,定会像本场讲座音乐会穆维平教授所呈现的那样,使得每首歌的每个细节都丰富、真诚且动人。

整场讲座音乐会进行过程中掌声与喝彩不断,为现场观众呈现出一场完美的贵州民歌视听盛宴,大家都被贵州这方水土蕴含的动人福音所打动。各位教授与嘉宾们在探讨与交流中加深了对贵州民歌的认知,并抒发了对中国民歌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

撰稿:杨卓然

图片统筹:刘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