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三重奏”——从巴洛克到古典
Trio:from Baroque to Classical

学术推荐语
“听音乐会,学音乐史”是举办本场讲座音乐会的初衷。本次演出将通过呈现从巴洛克时期到古典时期的小型器乐合奏模式,展现这两个时期的“三重奏”(trio)的体裁从作曲创意到演奏形态上的急剧变化。通过诠释两个时期各具特色的“不一样”的三重奏,致敬这跨越百年仍熠熠生辉的艺术体裁,以及它所带给我们的美之体验。
主讲人介绍

贾抒冰(JIA SHU BING)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英国布里斯托大学音乐学博士,中国西方音乐学会理事。2012年至今,担任中央音乐学院西方音乐史主科和共同课教学,并开设“国外音乐学术前沿与研究课题选择”、“1750年之前的西方早期音乐”、“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等课程。在音乐类核心期刊《中央音乐学院学报》、《音乐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学术译著“诺顿音乐断代史”《巴洛克音乐》(第一译者)。《牛津音乐词典(第六版)》翻译组成员。“中国首届西方早期音乐节”执行总监。清华大学首届“国际艺术管理博士项目”课程导师。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音乐素质课程:西方音乐史”导师。音乐数字平台“库客音乐”特约撰稿人。“腾讯艺术”录制主推15集视频节目《从音乐看世界》。腾讯·bilibili独家直播“王者荣耀音乐公开课”。在国内众多音乐厅、院校、剧场、音乐节举办大型讲座、音乐演讲、音乐公开课、导赏音乐会数十场,社会反响热烈。
节目单
巴洛克时期的“三重奏”,严格意义上应该是“为三件旋律乐器而作”(a tre)的意思,通过典型的主要由弓弦乐器演奏的小型器乐合奏形式——奏鸣曲(sonata)实现。三件旋律乐器通常是两件高声部的小提琴、和一件低声部的低音提琴,通奏低音乐器(例如羽管键琴)不属于三件旋律乐器的范畴。
曲目
科雷利
《奏鸣曲》(Op. 1)(1681) No. 1
亨德尔
《奏鸣曲》 (Op. 2) (1733) No. 6
演奏
代博(羽管键琴) 曹煜涵(小提琴)
蒋熠颖(小提琴) 陈启昭(大提琴)
古典(Classical)
而在18世纪末,“trio”有了全新的含义,在古典乐派的三位作曲家那里,三件乐器组合模式完成了现代“转型”,也即我们常听到的钢琴三重奏。键盘乐器的性能由于在18世纪末之后的提升,达成了能够与一高一低的两件弓弦乐器在旋律声音轨道的平衡。
曲目
莫扎特
《钢琴三重奏》(K.502)(1786)
第一乐章
海顿
《钢琴三重奏》(Hob 15:6)(1784)
第二乐章
贝多芬
《钢琴三重奏》(Op. 1)(1785) No. 1
第三乐章
演奏
谢子薇(钢琴) 蒋熠颖(小提琴)
陈启昭(大提琴)
演奏家介绍

代博(DAI BO)
作曲家、钢琴家、羽管键琴家。作曲博士。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作为作曲家,他在贝多芬国际作曲比赛中的获奖作品《看不见的山》先后在波兰、挪威、美国上演。受波兰亚当密茨凯维奇学院委约作品《沃依斯基圆号协奏曲》、上海国际艺术节委约作品羽管键琴协奏曲《弯曲的时空》、钢琴套曲《消失的风景》(2019年1月库客出版)、格但斯克新四重奏委约作品长笛五重奏《囚徒的子宫》(2020年1月Dux出版)等深受好评。声乐套曲《黎明的呼唤》获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与大提琴家娜木拉女士合作出版大提琴专辑《古佳耶》。在大型十集纪录片《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央视纪录片《永恒的微笑》及长篇历史小说《火与剑》语音书中,代博皆任唯一作曲为影片作原创配乐。在2020第二届延安艺术节“新时代新民歌”专场音乐会中,创作歌曲《东风来》。作曲大师潘德列茨基先生称其为“有才华的中国青年作曲家之一”。

谢子薇(Xie Zi Wei)
青年钢琴家,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教师,第十一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获得者,雅马哈未来艺术家。她是中国鼓浪屿(国际)钢琴比赛、中国音乐小金钟奖、雅马哈钢琴比赛学院大奖主要奖项获奖者,以及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宝钢奖学金和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称号获得者。她被先后保送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攻读本科和硕士研究生,跟随著名钢琴家邹翔教授深造学习七年。她曾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和附中,师从唐丽娟教授和王春教授。她曾在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日本滨松Act City音乐厅、国家大剧院、中山音乐堂、台湾艺术大学、深圳音乐厅和星海音乐厅进行演出,并与深圳交响乐团、EOS交响文献乐团、厦门爱乐乐团和四川交响乐团合作。

曹煜涵(Cao Yu Han)
青年小提琴家。先后随 Joan Plana、Robert Mealy、Raquel Masmano、Marc Destrubé 学习巴洛克小提琴。2018年,作为日本 Rethink Bach Orchestra乐团首席及独奏在东京演出,获得好评。2019年在中山音乐堂与众古乐演奏家同台演出。近年来积极投身于音乐教育事业与巴洛克音乐演奏。

蒋熠颖(Jiang Yi Ying)
中央音乐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200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跟随林耀基、谢楠教授学习小提琴,2010年考入附中,师从张提教授,本科期间任中国青年交响乐团首席,教育部中央音乐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近年来一直活跃于国内、国际大赛并获奖:第15届德国克洛斯特·勋塔尔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一名及特别炫技奖;第四届勋菲尔德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二名;第五届成都光亚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一名;第二届莫扎特国际小提琴比赛青年组第二名及最佳随想曲奖等。蒋熠颖积极参与国际小提琴交流活动,其中包括美国Bowdoin International Music Festival;加拿大Morningside Music Bridge;新加坡国际小提琴艺术节等,得到Zakhar Bron、Midori Goto、Ivry Gitlis、钱舟、Shlomo Mintz等小提琴大师们的高度赞赏。

陈启昭(Chen Qi Zhao)
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在读研究生。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3岁开始学习大提琴。2007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师从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教授,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校长,著名大提琴演奏家娜木拉至今。中央音乐学院211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BOB)入选者。2009年以优异的成绩升入附中,2015年保送进入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2019年以专业第一名和总分第一名的成绩升入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研究生继续深造。
策划团队介绍
致敬系列
“致敬”系列讲演音乐会是中央音乐学院音乐艺术管理教研室青年教师钱亿松主科班策划的艺术实践项目。讲演音乐会通过“学生策划、师生合演、讲演和一、学教相连”的方式,促进学院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
讲演音乐会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延伸,可以为理论专业与表演专业同学提供实践展示的双向平台,实现学院培养高层次、应用型音乐人才的教学目标。
致敬系列2021
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群聊即可在教学楼701厅门口登记入场

扫码进群了解更多本场演出的更多相关信息&后续
tip:
此次活动现场仅对校内师生开放,但我们特别为校外观众们准备了bilibili现场直播。
直播房间:23110099
(曲目顺序以现场演奏为准)
主办院系:音乐学系
承办:音乐艺术管理教研室
策划团队:唐立汉 李季寒 张樱凡 张骐嬿 张小雪
指导教师:钱亿松
文案编写:贾抒冰(老师) 张樱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