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人生路上,蒋菁老师是我严慈的恩师,无私的朋友,更是人格的楷模。好多年蒋菁老师与我天各一方,却隔不断我对她一直的思念与牵挂。我经常想念她。想起她,我心里涌出的不仅是敬仰和爱戴,还有满满的温暖和感动。

我常常回想在蒋菁老师身边学习的日子,在学术上她思路开阔高远,目光敏锐,见解独到,治学严谨。教学上,她深入浅出,善于启发学生心智。愚钝的我质疑问难,蒋老师总是微笑着耐心点拨解答。课余,有时我会向她倾吐工作与生活中的烦恼,蒋老师也蹙眉感叹,对她诉说乐事,蒋老师亦开怀大笑。她就是这样一位怀着纯真赤子之心的老师。我们走近她,不是走向一位学术造诣精深让人敬而生畏的学者,而仿佛是走近一位和善亲切,可以促膝长谈的老朋友。正是这样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交流,使我的学习理念,治学态度,思维方式悄悄地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时光流转,我越来越发现,蒋菁老师以其丰厚的学养,独特的人格魅力,引领我们登高望远,领略了更广阔壮美的境界。她给予我的珍贵财富,让我在后来的专业学习和教学工作中受益无穷。
蒋菁老师爱学生,在蒋老师众多出类拔萃的弟子当中,我只是一名极平凡普通的学生。但这样一株长在角落的小草,也同样被爱的光辉暖暖的照耀着。蒋老师丝毫没有吝惜她的心血,辛勤浇灌。难忘我在准备撰写硕士论文的那段日子,蒋老师正担任中国传统音乐领域的大项目——《中国音乐文化大观》一书的主编。对于在学术上如日中天,追求不息,奉献不止的学者来说,健康是多么重要,可蒋老师却突然身患重病,且病情不容乐观。大家都暗暗难过担忧。当医生和她家人敦促她尽快住院做手术的时候,她却放不下我这个正在写硕士论文的学生,仍然坚持为我的论文做指导。每次见面,她都不提及自己的身体状况,不让我因为她的健康状况而有压力。我心里不安,蒋老师却一如既往,全神贯注地给我上课,每次上完课,她总是反复叮咛我课上讲的要点。我知道她对我放心不下,内心期望我能在她住院之前完成论文写作。
在蒋菁老师住进医院,医生和家属紧张地为她制定手术方案的那段日子,应该是她好好休息,调养身体,为手术做好最充分准备的重要时期,可是蒋老师心系我的论文,坚持要我每天把写好的文字拿到病房去给她审阅批改。从论文框架到细节,文字的斟酌,一丝不苟。我在病榻边聆听蒋菁老师的谆谆教导,内心只感到深深的惭愧,还有深深的感恩。直到手术前两天,蒋老师才千叮咛万嘱咐,把我托付给钱茸老师,为我的硕士论文做后期指导。我真的很幸运,其他学生写论文都是一位导师,而为了让我顺利完成学业,蒋菁老师又给我增加了一位导师。
医生说,大手术后,身体的恢复必须要静养。可是出院之后没几天,蒋菁老师不顾家人的阻止,竟悄悄的背着家人,把我几万字的文章又从头到尾仔细审阅了一遍,才放心。所以我的这篇硕士论文,不仅凝聚了蒋菁老师在教学上为我付出的心血,还闪耀着蒋菁老师高尚情操的光辉。
我常思想:上帝对我是这样的眷顾,赐予我如此大的福分——让我做了蒋菁老师的学生。老师对我如此的厚爱,如此丰厚的师恩,我该怎样才能报答?!我又深深感悟,蒋菁老师爱学生胜过爱自己,不独是我,她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感觉到自己在蒋老师心中那沉甸甸的分量。“高山仰止”,这样深沉真挚的爱,只能来自广博坦荡的胸襟;这样完全超越名利的无私奉献,只能来自于淡泊高远的人生大境界。我不知如何才能表达出我对蒋菁老师的敬仰与感恩,还有我内心对蒋菁老师深深的不舍......我只想对离我们远去亲爱的蒋菁老师说:蒋老师,我这一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当了您的学生!
作者简介:章斐林,厦门艺术学校高级讲师,2001年获中央音乐学院传统音乐理论专业硕士学位。
文/章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