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爱的同学们,家长们,老师们:
今天,同学们毕业了。昨天,你们还被学校悉心呵护,明天,你们就成了我们最深切的牵挂。不管你们此时是怀有“一日看尽长安花”的万丈豪情,还是面临“十万个不知道”的疑虑困顿,你们都将会有新的一页需要翻阅。你们中有部分同学将留在学校深造,大部分同学即将离开校园,对这部分同学来说,今后将不会有老师催促你们交作业,也不会有导师陪伴你们改论文,不会有辅导员班主任在微信中、在电话里、在713与你们长谈,也不会再有一个被你们吐槽的教学计划来“规划”“限制”你们的学业内容,你们的出国出境也不再需要我和学校其他多部门的审批,离开学生宿舍之后你们将不会被禁止在床头挂帘子。这些是管理是要求,有时还会带来不那么自由的束缚,但其实更是一种呵护。呵护久了,终将放飞,惟其放飞,才会牵挂,这也是母校、母系与你们之间最深沉最持久的的情缘与纽带。有同学会说,我们还要考研考博考回来,那好,我们就等在这里,等你们上岸,我们继续在一起。
面对无法被充分预知、充满挑战的未来,你们该怎样面对?送给你们唐代诗人高适的两句诗: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一路长歌,不说再见,请你们勇敢地追寻自己的诗与远方!我们坚信,我们的毕业生都是最优秀的。你们在读的时候,我们也许会指出你们这样那样的问题,有时甚至还会批评两句,但其实呢,(轻声)悄悄跟你们说,我们知道,只要把你们放出去,放眼全国,你们肯定都是最棒的。不要出去传哦,低调低调。
另外我还想说,在学校学到的有形知识只是一方面,央音的视野、央音的气度、央音的格局、央音的精神品性将会对你们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将会照耀你们的精彩人生。
这里给大家提四点期许:
1. 涵养深厚的家国情怀。有了家国情怀才能心有大我,家国情怀决定一个人精神的高度和广度。
2. 加强辨证、全面的深度思考力。我的导师于润洋先生跟我说得最多,也是我记得最深的一句话是:看问题要辩证。我一直认为,世界是复杂的,不可能做横平竖直的简单逻辑裁截就期望能获得一个完美答案,辨证的观察和思考能让我们的思维更缜密更全面,避免极端,也才能使我们的思考更具深度。我常常用探照灯与手电筒打比方,手电筒的光柱只能照亮前方一条直线,而探照灯照亮的则是四面八方,我们鼓励大家培养探照灯思维,保持辩证、全面、多维、审慎的思维习惯。
3. 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和动力。当今时代,随着知识更新和迭代速度的加快,要从容迎接、拥抱、引领不确定的未来,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4. 我从清华大学新雅书院梅赐琪老师2023年的毕业致辞中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具体而不可爱的人”。这里借来一用。离开这座校园,你们将会遇到很多和自己不一样的人,有些人可能并不是自己喜欢的。我提醒大家包括提醒我自己:在未来的各种纷扰之中,在具体的人不那么可爱的时候,还是要信仰人性的基本光辉。理解、包容具体而不可爱的人,是舒缓与这个世界的张力的正解,也是对自己的某种修行。特别要指出的是,这个具体而不可爱的人,也可能包括你自己,当然也包括我自己。这一点,我与大家共勉。
最后,我衷心希望你们顺利,但就当下这个社会而言,前程不大可能总是似锦,很可能会遇到沟坎,一帆不可能总是风顺,也许会遇到逆风。这里,我再次借用梅赐琪老师的话:“我不祝你们前程似锦,一帆风顺,而祝你们前程远大,一帆高悬。”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之称为“一万小时定律”。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保持长久坚持的定力和耐力,才有可能接近我们所期望的那个成功点。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我始终坚定相信我们的你们,无论遇到怎样的挑战,陷入怎样的迷茫,央音音乐学人的勇敢与坚韧,定力与耐力必将引领你们一路向光而行。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