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系

Musicology

音乐学系

【世界音乐周2023工作坊】乐舞婆娑——走进美轮美奂的印度舞蹈

信息来源:音乐学系 发布日期:2023-12-21 23:30:34 更新日期:2025-03-22 23:32:58

2023年12月2日下午16时,2023世界音乐周活动系列音乐工作坊——印度舞蹈工作坊在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艺术中心成功举办,本次活动邀请中国著名印度舞蹈家金珊珊和吴景茜两位老师进行讲授。金珊珊是国内顶尖的婆罗多舞舞者,多次赴印度学习交流,被媒体称为“中印文化交流民间大使”。她多次在重大文艺活动中担任编导,也曾为中印两国领导人表演婆罗多舞,接受过中央电视台、印度国家电视台、新德里电视台、CNN等媒体采访,受到广泛赞誉。近十年来金珊珊老师也在中央音乐学院担任客座教师,开设院校级选修课《印度音乐舞蹈》。而吴景茜老师作为金珊珊的女儿,自五岁起跟随母亲学习婆罗多舞。她于2018年在印度完成了自己的出师礼首演仪式,成为了一名受到认可的青年舞者。

在本次活动中,二位老师以“印度舞蹈中的节奏运用”为题,带观众了解印度音乐中独特的节奏,并且通过具体的舞蹈动作让大家进行具体的感受。

讲座开始之前,金珊珊老师先展示印度舞蹈中具有标志性的行礼动作:她先向大地母亲致敬,之后用三次合十的动作,分别向大自然致敬、向自己的老师致敬和向在座的观众致敬,金老师将这套动作教给在场的观众们,并告诉大家这是让我们要怀有憧憬和感恩之心。礼毕后正式进入今天的主题。

金珊珊老师讲到,印度古典音乐就风格而言,可分为北部的印度斯坦(Hindustani)音乐和南部的卡纳提克(Karnataka)音乐两大体系。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印度南部的卡纳提克体系中的婆罗多舞蹈。婆罗多舞是当今印度舞蹈中最重要的一种,也是历史最为悠久、影响最为广泛的一个舞派.

在舞蹈中,节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印度的节奏也是极其丰富且独具特色的。两位老师通过口念结合拍手带领观众们学习了二拍子(Ta ka)、三拍子(Ta Ki Ta)、四拍子(Ta Ka Dhi Mi)的节奏,又让大家通过数字组合的方式感受到了五拍子、七拍子、九拍子等复合节拍,由于复合节拍是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所以造就出千变万化的节奏。吴景茜老师还用舞蹈脚步来进行演示,通过全脚、半脚掌和脚跟的的不同组合动作来展示不同的节奏。

眼睛的表演是印度舞蹈表演的特色,每个表情配合不同的眼神都有其特殊的含义。所以在印度舞蹈中,眼神在课堂上也是需要单独进行训练的,尤其在婆罗多舞蹈中,眼神的表达是极其精细的。两位老师指导在场观众学习了“正视”和“旁视”两种眼神位置,“正视”是将眼球正视于前方,使眼部肌肉则快速紧绷,将眼睛睁大。“旁视”则是眼睛的横向移动,分快速、中速、慢速。眼睛语言的运用对印度古典舞蹈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手语也是印度古典舞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印度古典舞中,用一只手可以做出28个手势,每一个手势如同一个字词,有着它自己的名称和含义,不同的组合造句就是一个故事的表达,可以是漂亮的旗帜,天上的月亮、高耸的山峰、盛开的莲花、漂亮的发辫等等。金珊珊老师在活动现场与学生小朋友们一起,用印度的古典语言——梵文为我们演唱了这28个单手势的名称,并即兴组合具有单个涵义的手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场景故事。随后,吴景茜老师用手势配合上脚步和小朋友们一起造句:“今天我非常高兴来到这里为在座的各位跳舞,我们衷心地祝愿你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之后,金珊珊老师为我们讲授了“节奏圈”这个概念。在印度音乐中,节奏节拍的运动总是以某种相对较固定的模式反复进行着,这种模式总是具有循环的特点,它是音乐家在演唱和演奏时必须严格遵循的基本模式。印度节奏圈被称为“塔拉(Tala)”,是印度音乐的节奏基础和灵魂,音乐中无尽的节奏变换都是以“塔拉”为基础进行的。为了让大家的感受更加深刻,金珊珊和吴景茜两位老师通过演唱旋律和表演舞蹈,让观众通过口念和拍手的方式来亲身感受这种不断循环的节奏圈,感受印度音乐节奏的精妙绝伦。


课毕前,两位老师又带领大家进行了行礼仪式,感恩大自然、感恩传授知识的老师,感恩前来参与的各位观众。敬畏与感恩,是传承得以生生不息的重要先决条件!

撰稿:任笑

图片统筹:刘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