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4日下午16:00,世界音乐周2019——“非洲与世界”青少年音乐教育国际研讨会暨青少年世界音乐教育交流展示活动的第三场讲座活动在中央音乐学院教学楼701学术报告厅举行,由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俞人豪教授主持,音乐学系研究生梁大方翻译。
来自肯尼亚内罗毕肯雅塔大学音乐与舞蹈系的查尔斯·尼亚基蒂·奥拉沃(Charles Nyakiti Orawo)教授,以他作为一位民族音乐学家对非洲传统音乐的广泛的田野调查经验为基础,带来了题为《社区移民对非洲大湖区音乐传统的影响》的精彩讲座。


奥拉沃教授首先指出,不应该用一种固化的观念去看待非洲音乐,非洲音乐其实一直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关于非洲的国家、地区概念,奥拉沃教授认为很大程度是在政治、战争、暴力的影响下形成的,来自欧洲的殖民者在不了解当地居民生活状况、不顾及当地居民感受的情况下进行了国家、地区的划分,而这对于本地人来说毫无意义。由于没有对社会文化诸多方面的足够考量,这种划分导致一个国家的人经常不理解对方的音乐文化;而一个宗族的人又常被划分到两个国家,使用同一语言、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之间的沟通受到阻碍,其音乐文化也随之发生变化,这些都是1884年以来遗留至今的问题。

在介绍了非洲音乐文化的基本情况之后,奥拉沃教授评估了移民对非洲大湖区社群音乐传统的影响。以该地区人口最多的两个社群“班图族”和“尼洛特族”为例,他们被迫从原来的散居点经过复杂交错的路途迁往新的领土,奥拉沃教授从怎样移民且移向何处、迁移如何影响移民的社会文化传统、在移民过程中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奥拉沃教授认为,这种迁徙带来了区域划分和地区边界的系统性重构,迁徙者的交流融合最终发展成为具有新音乐身份认同的新社会。在不断迁徙中,社群的音乐仪式会有所不同,利用不同的资源来实现,而文化的联合也必然导致音乐的变化——不断影响着外界,也不断被外界所影响,移民对社群音乐传统的影响是真实而显著的。

最后,奥拉沃教授为对非洲音乐感兴趣的学者们提出了些许建议,例如要深刻认识到非洲音乐的复杂性,探索其背后的含义等。在整场讲座中,奥拉沃教授力图为我们传递出一个真实的非洲音乐的概貌——由各个族群的音乐组成,而不是各个国家的音乐,且历经变迁与融合,他为我们开启了一扇五彩斑斓的非洲音乐之门,正如他所说:将一个族群的音乐说成非洲音乐是不礼貌的,通过此次世界音乐周2019——“非洲与世界”青少年音乐教育国际研讨会暨青少年世界音乐教育交流展示活动,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们将对生长在非洲这片土地上的丰富而深厚的音乐文化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
文:李欣阳
图:胡晓楠、胡雅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