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日晚19:30,一场汇聚了多元音乐元素和深厚文化内涵的音乐盛宴在中央音乐学院琴房楼演奏厅如约而至。由中央音乐学院与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联合主办,以“山海之恋”为主题,旨在展示中国与世界乡村音乐生态景观的音乐会成功举办。音乐会的主持人——贵州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吴培安先生,以亲切而专业的风格引导观众们感受贵州音乐的魅力。主要表演者来自贵州大学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他们以多元化的表演形式,展示了中国与世界乡村音乐的多彩风貌。

本次音乐会内容丰富,在展现侗族、苗族、彝族传统音乐的同时,还将弗拉门戈、安格隆等小众乐器带入了观众们的视野,而最后的赞比亚民歌、巴西民歌以及贵州歌舞,则为整场演出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侗族人常说“歌养心、饭养身”,侗族大歌是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它从古至今、传承着侗族文化、 并走向世界。侗族大歌《天地人间充满爱》《唱支蝉歌送给心上人》既彰显了每个声部独特的旋律和音色,又达到声部之间和谐共处的效果。这种自然的和声方式,不仅展示了侗族人民的音乐才华,还表达了他们对和谐、平衡的追求。
琵琶歌是侗族的一种单声部民歌。侗语称“嘎琵琶”,因以侗族乐器琵琶伴奏而得名。《正月想你到如今》《心心相映》是侗族青年晚间谈情说爱演唱的一种情歌,表演者们在倾情演唱的同时还设计了眼神、动作的交流,将男女之间的真挚感情展现的淋漓尽致;而《晚辈要把老人敬》则是一首教育性歌曲,最初是侗族男女为了不吵醒家中熟睡的老人,双方都用假嗓音吟唱而形成的一类歌曲,寓意着作为晚辈的我们该更好地去孝敬长辈。
芦笙乐舞是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芦笙鸣响,侗族的男女老少聚集在一起,随着轻松活泼的芦笙曲翩翩起舞,柔中有刚,刚中有柔,极富凝聚力和号召力。《达亨嘎》勾勒了朝气蓬勃的小伙们,美丽动人的姑娘们,一起吹着芦笙翩翩起舞,庆祝脱贫攻坚后的美好生活的画面。《丰收喜悦》描写了苗乡侗寨,人们节日喜庆、丰收时的欢乐喜悦场景。歌舞结合的艺术形式,既表现了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态度,又体现了他们对美的追求。

琵琶歌是侗族的一种单声部民歌。侗语称“嘎琵琶”,因以侗族乐器琵琶伴奏而得名。《正月想你到如今》《心心相映》是侗族青年晚间谈情说爱演唱的一种情歌,表演者们在倾情演唱的同时还设计了眼神、动作的交流,将男女之间的真挚感情展现的淋漓尽致;而《晚辈要把老人敬》则是一首教育性歌曲,最初是侗族男女为了不吵醒家中熟睡的老人,双方都用假嗓音吟唱而形成的一类歌曲,寓意着作为晚辈的我们该更好地去孝敬长辈。

芦笙乐舞是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芦笙鸣响,侗族的男女老少聚集在一起,随着轻松活泼的芦笙曲翩翩起舞,柔中有刚,刚中有柔,极富凝聚力和号召力。《达亨嘎》勾勒了朝气蓬勃的小伙们,美丽动人的姑娘们,一起吹着芦笙翩翩起舞,庆祝脱贫攻坚后的美好生活的画面。《丰收喜悦》描写了苗乡侗寨,人们节日喜庆、丰收时的欢乐喜悦场景。歌舞结合的艺术形式,既表现了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态度,又体现了他们对美的追求。

苗族的飞歌与情歌形成了鲜明对比,苗族飞歌《高高山上觅知音》音调高亢嘹亮,豪迈奔放、气息悠长;而苗族情歌《阿妹的倾诉》《游方趁年轻》则悠长婉转,优美动听,细腻感人。歌词、曲调、唱腔均具有古朴、奇异而率真之感。

彝族民歌《牧歌》与《彝山杜鹃红了》极具生活气息,靓丽的女声道出了彝乡的欣欣向荣与彝族儿女的热情好客。

淳朴歌声在心里激起的涟漪还未平之时,弗拉门戈吉他又登场了。两种音乐的结合,让人在热情与宁静之间穿梭。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结合并非简单的拼接,而是真正的融合,两种音乐不再是各自为政,而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弗拉门戈吉他的清亮与侗族音乐的柔美相互衬托,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和谐,这种和谐,既体现了音乐的多元性,又展现了文化的深度。
让我们把目光转向“竹乐传情”。《飞驰的鹰》《哎呦妈妈》《梅》通过印尼安格隆与中国竹笛的对话与融合,并采用现代创新型乐器音块,以及康加鼓、刮鱼、牛铃、克拉维等传统的拉丁打击乐器, 展现多元混生的节奏和音色。这种跨文化的演绎方式不仅赋予了传统音乐新的生命力,还强调了文化的多样性和相互尊重的重要性。正如参演本次音乐会的来自广州南方学院音乐系的何璐副教授所说:“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用艺术的方式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演出的最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本科一年级合唱团以其卓越的表演为在场各位演唱了赞比亚民歌Bonse Aba和巴西民歌《我和你》,并和贵州大学音乐学院乐团合作完成了歌舞“多耶”《手牵手来心连心》。动作丰富而协调,充满了力量和节奏感,展示了音乐无国界、文化无障碍的魅力。

“山海之恋—一中国与世界乡村音乐生态景观音乐会"无疑是一次成功的音乐盛事。它不仅为中国与世界乡村音乐交流提供了平台,还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随着中国与世界乡村音乐的交流与碰撞不断加深,乡村音乐将会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样貌,成为一种更加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力量。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与世界乡村音乐的未来,期待它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与感动!

撰稿:苏靖雅
图片统筹:王方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