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1月26日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二十二届年会于线上举办,本次年会由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与中央音乐学院联合主办。

第一单元
当日14:00,第一单元第四会场“传统音乐的表演、审美与当代创作研究”议题讨论准时开始。本场会议由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郑刚主持、中国音乐学院赵冬梅评议。

|
第一单元发言人与评议人合影 |
内蒙古艺术学院李查宁《叶小纲第四交响乐<草原之歌>之内蒙古传统音乐元素探究》,着重聚焦于内蒙古短调民歌、长调民歌和传统器乐元素在《草原之歌》中的创新性运用。发言人认为此曲是兼具原生态音乐美感和新时代创作思维的令人赞叹的交响乐,具有深远的意义。评议人赵冬梅肯定了李查宁对作曲手法的关注,同时提出了此曲的整体编排与设计、传统乐器和交响乐队的关系、音乐与语言的关系三个问题并与其进行探讨。
中国音乐学院韦乐《民族音乐元素在黄虎威音乐创作中的运用与体现》从选题缘由入手,讲述了黄虎威音乐创作中民间音乐元素的体现、发展与运用,并结合作品片段进行分析,展示了民族音乐元素在乐曲中的灵活运用以及黄虎威作品的历史意义。赵冬梅对他的发言予以肯定,并建议其发言侧重点应被强调,元素的涵盖范围是广泛的,有表面的也有深层的,发言人需要探索深层的、构成音乐基因的元素。
内蒙古科技大学贺翔发言题目是《线性和声对民族音乐风格创作的启示——以姚恒璐钢琴组曲<山西民歌七首>中线性和声现象为例》。他表示,《山西民歌七首》更多地运用三度与非三度重叠结合的线性和声手法,阐述了线性和声在此组曲中的整体构思,并将七首民歌依次进行分析。最后他强调此组曲是根据中国民族调式的色彩进行对置,体现出民族特有的风格特点。赵冬梅肯定和赞扬了他对纵横关系的理解,同时她强调多声问题,建议增添对元素、风格的研究和分析。
四川音乐学院郑龙吟的发言题目是《解构与重构——藏族器乐组曲<雪域大祈祷>创作技法研究》。她通过音乐结构的类型化、音乐风格的个性化和音乐语言的知性化三个角度对此组曲的音乐本体进行分析。同时她强调,观念与意识、技艺与方法,都关乎传承与创新的平衡和感性与理性的平衡,这些正是这部作品的内涵所在。与会人员共同聆听了小段组曲并深受感染。赵冬梅建议发言者添加作曲家的信息,可以为理解作品提供重要帮助。
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郑刚发言题目是《高为杰<焚琴>数控支声作曲法研究》。对高为杰《焚琴》作品中自创的数控支声作曲法预置母旋律音高的运用,以及卢卡斯序列五种时值模式控制音符时值的使用,结合音频和谱例进行讲解。此曲传神地表达了琴被焚毁但天籁依然存于心,畅想琴之复活以及音乐永不磨灭的美好愿望。赵冬梅运用高为杰先生的话进行评议并强调了技术与音乐的关系,提出技术为“我”所用,娴熟掌控技术才是高超的技术,技术理论需要其背后的文化根基。
最后,赵冬梅对中国传统音乐协会表示感谢,她提出此次会议除了关注音乐与传统音乐素材等方面的关系,同时也更应该关注音乐本身存在的土壤。
第二单元
当日15:50,第二单元第四会场同议题研讨准时开始。本场会议由内蒙古艺术学院哈斯巴特尔主持,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朱仲毅评议。

|
第二单元发言人与评议人合影 |
上海音乐学院梁梓淇的发言题目是《智化寺京音乐套曲<锦堂月>用调研究》。她对比了学者和民间乐师用调方式的不同,提出“作为理论分析的调”和“作为演奏实践的调”之间的错位。在发言中,她结合相关谱例进行详细解说并论证关于月调的内容。最后她总结,月调《锦堂月》的解释权其实表明了在民间实践中,局内人的实践方式恰恰真正推动了传统不断演变和流动。朱仲毅赞扬了她对研究的负责、对录音的考量以及对历史文献的考证和对逻辑的梳理,并就研究内容与发言人进行了深入探讨。
浙江音乐学院夏颖以《千呼万唤始出来,未成曲调先有情——催妆乐初探》为题,从历史的角度详细地梳理了催妆乐的历史演变,并对音乐形态加以分析。她强调催妆乐的伦理背景观念,同时认为催妆乐的广泛性体现了文化多元一体的发展。朱仲毅肯定了其对催妆乐的详细阐述和两个方面的文化解读,并认为此项研究对发言人是一个很好的学习途径。
浙江师范大学连杭忠以《浅谈京剧元素在二十一世纪初中国港台地区流行音乐中的运用》为题,着重讨论了陶喆的流行歌曲《Susan说》对京剧《苏三起解》借鉴的方式方法。他强调,京剧元素需要和当代流行音乐有机结合才能有更强的生命力。朱仲毅评议时提出,流行音乐中如何体现传统音乐元素是一个很吸引人的研究话题,将传统音乐元素拆解式地运用到“中国风”歌曲中可以被更多的人们认识和发掘传统音乐的魅力。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王英睿的发言题目是《同舟共济 共融共赢——“筝+京剧”的探索之路》。她从“究竟好在哪里”“如何体现其核心理念”和“不足与完善”三方面进行全方位解读。她认为独具特色的“筝+京剧”这种全新跨界融合可谓共荣共赢,在京剧经典唱段的基础上打造出器乐精品。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霸王别姬》和《贵妃醉酒》的视频片段。朱仲毅就其发言形式提出赞扬,表示生动的图片和视频为观众的理解提供了有效帮助。同时,她娓娓道来的发言风格、清晰的解说和突出的关键点讲解得到了评议人的欣赏。
内蒙古艺术学院哈斯巴特尔的发言题目是《论史诗<江格尔>的曲调与风格》。他从英雄史诗音乐类型、史诗学界对《江格尔》有多少曲调的不同观点、我记录的一些《江格尔》曲调的基本情况以及从《江格尔》曲调看语言和旋律的关系问题四个角度进行了深入解读。最后他强调,早期的说唱音乐体系中的很大一部分原始音乐脱离纯美学享受而倾向于实践的目的;典型的旋律规则远比音更重要。朱仲毅认为,此研究论题主观性和客观性相结合,肯定和赞扬了哈斯巴特尔的发言,给予其高度评价。
最后,主持人哈斯巴特尔宣布本单元会议圆满结束,并表示“传统音乐的表演、审美与当代创作研究”专题主旨在本场发言中被突出体现。
此次会议发言为学者们提供了交流、互动的平台,拓宽了学界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思路,也为发言者提供了逐步深入的研究建议,使与会者受益匪浅。
供稿:赵晗竹